自2009年至今,先后派出50多批次專家醫療隊,行程20余萬公里,為我國西南地區40余個縣(市)的藏、彝、羌等20多個民族的群眾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1萬余人次,為1500多名先心病患兒實施手術,累計減免醫療費用5000多萬元。原成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這個年輕的科室已先后10多次被評為“醫療質量先進單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30多人次立功受獎;今年4月,該科室黨支部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
“這個孩子我們收下了”
4歲的秀秀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身材有些矮小,說話也有些咿呀不清,但“愛心媽媽”歐陽雯葶說,在心血管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關愛下,這個經歷了太多不幸的小寶貝,目前身體非常健康。
2012年年底,在四川省威遠縣的農村,秀秀帶著一顆沒有發育健全的小心臟來到這個世界。得知這一情況后,秀秀18歲的爸爸和16歲的媽媽,把她扔給了家徒四壁的爺爺奶奶,雙雙離家不歸;奶奶以家里唯一的房子作抵押貸款2萬元,帶著秀秀踏上艱難的求醫路。被確診為法洛氏四聯癥的秀秀第一次手術效果并不理想,還造成了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很多人認為延續秀秀生命的希望渺茫。
歐陽雯葶是一位社會志愿者,感動于秀秀奶奶的執著,她曾陪同祖孫二人輾轉多家醫院,但因為秀秀的病情太重,沒有一家醫院愿意為秀秀進行第二次手術。
“找到軍區總醫院,是從志愿者的圈子里了解的。”歐陽雯葶說,當時在病房接診他們的是該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歐陽輝,“起初他仔細看著秀秀的各種檢查報告一言不發,我就在他旁邊不停地‘嘮叨’,我永遠也忘不了他舉著片子說的那一句‘這個孩子我們收下了’,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字,讓我和孩子的奶奶喜極而泣”。
秀秀的求醫經歷和病情,引起了心血管外科主任張近寶的重視。“只有9個月大的嬰兒,病情復雜不說,在對第一次手術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二次手術,極易出現開胸破裂出血等問題,粘連剝離、心臟插管、縫合等環節稍有不慎,孩子像豆腐一樣嬌嫩的心臟就可能永遠不會復蘇了。”張近寶幾次組織科室骨干集體會診,研究分析手術方案、存在風險、應對措施及術后護理等,充分做好術前準備。
2013年7月的一天,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張近寶自信從容地走出手術室,“手術非常成功”。聽到這句話,歐陽雯葶和孩子的奶奶激動地抱頭大哭。
為患者節省每一根縫合線
為了解決秀秀治療費用的問題,在社會愛心人士募集資金的同時,醫院也想方設法聯系慈善基金,還減免一定的治療費用。為了方便后續的治療,秀秀的奶奶帶孩子在醫院附近租住下來,心血管外科的護士們隔三差五就會買些營養品、玩具、衣服等,去看望這個“科里的孩子”,3年來從未間斷。歐陽雯葶說:“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團隊,十分令人感動。”
“秀秀只是成百上千個孩子中的一個,我們篩查后收治的患兒絕大部分出生在貧困家庭,對于這些年收入只有幾千元的家庭來說,數萬元的手術費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張近寶說,想方設法為患者節省費用已成為科室每一名醫護人員的自覺行為。
年輕醫生何思毅告訴記者,他剛剛進入心血管外科的那段時間,一直在跟縫合線較勁。“一根縫合線要花幾百元,開始時我的手法不夠熟練,一根線打一個結就扔掉了,前輩們都是一根線打四五個結,一臺手術可以為患者節省四五根線。從那以后,我就自己買了針線,天天下班后練習縫合線打結的手法。”
何思毅說,這樣的例子在心血管外科還有不少。一張室缺補片一個孩子用不完,就留下來給其他孩子用,每個孩子收費時只記零點幾個;心臟瓣膜縫合,間斷縫合的方式難度小,縫合一個瓣膜要用12根~15根線,改良后的連續縫合法使手術難度大大增加,但只需使用1根縫合線,“科里的每一位醫生都熟練掌握了這種縫合手法,而每一位患者使用的也都是這種縫合方法”。
“幫助更多家庭走出貧困陰影”
6月18日,張近寶帶隊來到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衛生計生委,來自該縣農村地區的幾百名孩子和家長早已等候在這里,“這是我們4年多來第二次來到平昌縣,一是對之前在醫院接受手術的患兒進行回訪;二是再開展一次篩查,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幫助更多家庭走出貧困的陰影”。
2011年,老王5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雙雙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費用一共需要10余萬元,一度把這個農村家庭推到了崩潰的邊緣。后來,心血管外科幫老王聯系了多家慈善基金,醫院也減免了部分治療費用,老王只花了1萬多元就為兩個孩子同時做了手術。當醫療隊再次來到這里時,老王帶著一家人遠遠在村口等候,“這些醫生護士就是我孩子的再生父母”。
這次篩查又查出20多名先心病患兒,其中有幾個孩子的病情比較復雜。為提高援助的成功率,按照大多數慈善基金的規定,一般只救助病情簡單的先心病患兒,復雜先心病手術風險高、費用開支大,不屬于救助范圍。“這幾個病情復雜的孩子越早手術越好,一個孩子接受手術,就相當于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我們現在怎么辦?”張近寶在篩查后的碰頭會上征求大家的意見,歐陽輝說:“咱們咬咬牙,多聯系些慈善力量,盡量把這些孩子都帶回去手術吧。”
“錢可以等等再湊,但是孩子的生命卻等不起。”歐陽輝說,科里的每一位醫生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得到慈善基金的全額救助,很多患兒家庭無力承擔醫藥費用,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科室“填平補齊”,但沒有一位醫護人員對此有過怨言。
張近寶說,這些年在西南地區篩查先心病患兒,遭遇過山體塌方、經歷過通訊斷絕等困難。幾年下來,他們經歷了太多令人動容的故事,“人的生命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我們一定要讓更多生命健康地延續下去,讓更多家庭擺脫因病致貧的魔咒。這條路我們會一直走下去,我們也希望得到更多愛心力量的支持”。(劉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