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 (曾璇)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多個部委組織了主題日活動。6月21日,衛計委主題日的關鍵詞是“食品安全標準”、“營養”以及“食源性疾病”。衛計委食品司張志強副司長指出,目前衛計委已經確定整合415項食品安全標準,將在2016年陸續發布實施。
衛計委主題活動日現場 張志強發言
張志強介紹了衛計委在食品安全標準清理整合及標準體系建設上的情況,并展示了衛計委在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上取得的成效。
首先,全面完成食品安全標準整合任務。衛計委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部署,2013年起會同相關部門,利用三年時間牽頭完成了清理整合現行食品標準的任務。食品標準清理涵蓋以往近5000項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質量、食品衛生等標準。除將千余項農獸藥殘留相關標準移交農業部門清理外,經研究論證,提出其余3千余項標準繼續有效、廢止或修訂、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清理意見,確定整合415項食品安全標準。在各方努力下,如期完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整合工作,整合標準已經全部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將在2016年陸續發布實施。
第二,加快制定亟需、缺失的食品安全標準。截至目前已發布68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上待發布的400余項整合標準,初步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分為通用標準、產品標準、檢驗方法、生產經營規范四大類,涵蓋1.2萬余項指標,標準體系的框架、原則、科學依據與國際食品法典一致。
第三,嚴格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建立完善從標準規劃、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審查、批準發布等各環節的管理制度。
第四,夯實標準科學基礎,加強標準跟蹤評價。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全面開展風險監測工作,開展鋁、塑化劑等風險評估,做好食品消費量調查、總膳食研究等基礎性工作,為標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第五,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領域相關事務。我國擔任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兩個委員會主持國,牽頭制定有關豆制品等國際標準,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國際食品安全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力促進了我國食品貿易發展。
據了解,衛計委之后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斷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制度;三是提升標準服務能力;四是堅持開門做標準;五是加強標準科學研究。
衛計委主題活動日現場 嚴衛星發言
另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在活動中就《國民營養行動計劃2016-2030》編制進展進行了介紹。
《國民營養行動計劃2016-203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是衛計委為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平而組織研究和起草的。《行動計劃》的編制將充分考慮現存主要營養問題和重點人群,考慮營養產業發展和人民需求,以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平、降低營養相關疾病風險為總目標,立足國情,分別設置2020 年、2030 年目標,并且在2020年和2030年目標中圍繞重點人群貧血率、肥胖率等目前較為突出的營養問題提出可量化的具體指標。
為確保目標的實現,《行動計劃》擬部署13項重大行動和項目,分別是: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行動;學生營養改善行動;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臨床營養行動;平衡膳食與全民健身行動;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能力建設;加強營養和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營養產業;推進傳統食養服務;構建營養、食品安全基礎數據平臺;加強營養、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
此后,會上還播放了“不可忽視的食源性致病菌”系列知識動漫視頻,以風趣幽默的視頻科普有關“食源性致病菌”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