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一直處于低劑量的輻射中,比如醫院放射科的醫生,比如在核電廠工作的工人。還有的人因患病需要經常接受X線、CT等放射性的醫學檢查。這些低劑量的輻射能否導致癌癥,一直都沒有明確的科學研究進行證實。
最近世界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證明反復或長期的低劑量輻射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的死亡率。
低劑量輻射越來越普遍
“除了放療,人們暴露于高強度的電離輻射中很罕見,但在過去的25年里,因職業和環境反復或持續暴露于低劑量的輻射中已經越來越普遍,增加得最多的是醫療中的輻射暴露!边@篇論文表示。
統計發現,1982年,美國人年平均接受的醫療輻射劑量約0.5mGy,2006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3mGy。其他高收入國家也存在類似的模式:英國在診斷中使用放射方法的比例在25年里翻了一番多,澳大利亞則是以前的三倍。
目前,對輻射與癌癥的關聯性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急性高劑量暴露。長期或重復低劑量的輻射與公眾更為相關,但對低劑量輻射與癌癥的關系,科學界依然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有的觀點認為,輻射低于某個閾值時便沒有傷害,有的觀點甚至認為,適當的弱度輻射對人體有好處,有的人還熱衷于去泡含放射性元素氡的氡溫泉。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輻射最相關
《柳葉刀》發表的此篇論文,對長期低劑量輻射與白血病等癌癥的死亡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項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對象是308297名來自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從事核相關工作的成年雇員,他們因為職業的原因,暴露于低劑量輻射中至少一年以上。
研究者們對這30多萬名調查對象進行了跟蹤隨訪,平均每個人隨訪了近27年,最長的持續了60年,22%的隨訪因調查對象的死亡而結束。
論文利用統計方法,量化了每個調查對象的輻射吸收劑量與白血病、淋巴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死亡率的關系。研究發現,即使是每年累積僅1.1mGy這樣極低水平的輻射劑量,累積輻射總量每增加1Gy,白血病(不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超額相關危險(ERR)系數會增加2.96。
白血病的亞型中,與輻射劑量最相關的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輻射劑量每增加1Gy,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ERR系數會增加10.4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