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規范化 患者享受更多實惠
決定患者是否選擇一家醫療機構的,除了醫保之外,還有醫療質量。長期以來,部分社會辦醫療機構因為虛假宣傳、坑蒙拐騙等屢被曝光,使社會辦醫行業蒙上了“不光彩”的標簽。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醫保政策進一步放開,更多民營醫療機構被納入醫保管理體系,將有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社會辦醫的方便和快捷。
尹祥洲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醫保本身就有規范和限制,符合條件的進入醫保體系,進入之后要按照它的要求運行,否則就會被卡住。實際上是逼迫民營醫院遵守國家政策,對規范整個行業有好處。”
王培舟認為,目前社會辦醫療機構良莠不齊,各地社保管理部門應該根據當地醫療機構發展現狀,制定出醫保定點準入標準并公之于眾,將為社會辦醫明確發展方向,也將成為社會資本投資創辦醫療機構的參考標準。他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取締瞞報騙保、虛假宣傳、坑蒙患者的醫療機構醫保定點資格,并在媒體上公示。
事實上,在規范社會辦醫方面,《政策》也提出多項措施。如加大醫療機構信息公開力度,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定期公開公布區域內醫療機構服務情況及日常監督、處罰信息;加強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嚴肅查處租借執業證照開設醫療機構和出租承包科室等行為;嚴懲經查實的惡性醫療事故、騙取醫保資金、虛假廣告宣傳、過度醫療、推諉患者等行為,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中新網健康頻道)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