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高考而來的是一種心理疾病——“高考后綜合征”。
隨著高考成績和分數線的公布,不少考生心理起伏比較大。根據心理專家不完全統計,高考結束到錄取結束這段容易被忽視的時間里,60%—70%的高考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近20%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了日常生活。
高考后,很多考生被發現有心理障礙時,往往已進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療比一般的心理障礙困難。因此,家長要及早發現學生異常心理的苗頭,盡早釋放考生心中的不快,讓考生在上大學之前,擁有健康的心理及體格,以應對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
高考已經給考生身體施加很多的壓力,讓考生的身體已經吃不消,這時候,考后還要讓考生玩瘋,更讓考生身體吃不消。不論怎樣應該要保持恒定狀態,才不會受影響。
心理疲勞是健康大敵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精神疲勞最明顯的表現是睡眠質量差,如失眠、在噩夢中驚醒等。當心理疲勞持續發展時,會導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內分泌紊亂等。要緩解心理疲勞,可以通過各種富于強烈情緒體驗的活動來充實生活,如看電影、讀書、聊天或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等。開懷大笑也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能幫助人們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存在四種類型的不健康心理:
●放縱型心理
放縱型考生在考生群體中占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苦日子熬到頭了,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彌補自己這么多年來的艱苦奮斗,因此毫無節制地玩。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有些還伴隨出現強迫思維強迫行為,自怨自責。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變暴躁,讓人覺得難以理喻,與家人爭執中情緒一觸即發,嚴重的會出現輕生念頭,甚至采取輕生行為。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松下來后,會出現一段真空狀態。對于相當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師推著走的學生來說,隨著壓力的釋放,會產生一種虛無、無所適從的感覺。尤其高考后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要求的變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數時,這種感覺更明顯。
●焦慮型心理
考后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對于那些心理素質弱的考生,還會持續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學子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郁等。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