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說法
規范治療可降低病死率
我國SARS防控經驗適用于MERS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曾于去年受國家衛計委委派,赴西非幾內亞執行埃博拉的救援任務。
他介紹,對于MERS來說,是動物宿主攜帶病毒,人接觸后被感染而出現了急性呼吸綜合征,表現的形式類似SRAS。現在的病例主要出現在中東。在英國出現了家庭聚集的現象。從目前來看,這個病毒通過呼吸道在人和人之間傳播。
阿拉伯半島的一些國家的人發病要追溯到其與蝙蝠和駱駝的親密接觸。在英國的病例發現,病人的家庭成員相繼出現發燒的癥狀,這都是人和人長時間接觸出現傳染的情況。
其實,我們對于這個病的防控經驗并不缺乏。SARS的防控經驗也適用于這種呼吸道的傳染疾病。
病死率高因多發醫療水平落后地區
全世界目前報道的MERS總病例數并不多,很多病例出現在一些醫療水平并不發達的地區,目前統計出來的病死率不能反應經過綜合救治之后的病死率水平。在SARS早期的時候,病死率也是比較高,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認識和規范治療,病死率是相應下降的。因此,傳染性的問題還要看一個首發病例能引起多少下游病例,這個和任何人之間的接觸程度和接觸環境有關系。對于輸入性的疾病,中國在傳染源的防控上是有豐富的經驗的。
中國在SARS后,對于H1N1、埃博拉等輸入性病例的防治上,防住國境線,篩查疑似病例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從源頭堵住傳染病防控是沒有問題的。其實傳染病有三個要素,傳染源頭、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只要做到了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那么傳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在治療上,對于新型病毒,確實沒有特效的藥物。但是如果早期發現病例并且介入干預,病死率還是可以下降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溫薷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