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坐月子的概念有淵源”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廣醫三院產科李映桃主任談到了坐月子概念的來由。她表示:“坐月子概念形成是有淵源的。以前中國人生活條件、物質條件和環境都不是很好,水質、家里通風條件都不理想,而產婦正處于抵抗力偏低的時期,所以坐月子的主要目的是讓產婦預防產褥感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以及傷口部位的感染。另外,要求坐月子期間產婦包得嚴實一點是為了防止呼吸道感染,吃東西講究一點、水燒開并沉淀之后才能刷牙洗臉,都是為了更衛生。”
對于“西方女性不需要坐月子”的觀點,李主任認為,西方女性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外部環境包括水質、空氣質量等都能達標,所以對他們來說中國坐月子講究的細節可能不是那么必要。李主任表示,凱特王妃很年輕,肯定很注意孕期保健,加上她是順產,所以不需要特殊護理。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月子期間要多吃、多補,李映桃主任表示,這是因為強調產婦要補充充足的營養,“除了產婦要補充營養外,我們還強調母乳喂養。比如廣東人強調月子里要吃豬腳姜,豬腳姜有高蛋白,含鈣量高,是很好的營養補充。相對來說,西方國家飲食一直是高蛋白,所以也沒有那么多講究。”
對于辣妹產后沒多久即進健身房鍛煉的做法,李主任表示,醫生也會建議產后也要有適當的鍛煉,“絕對不主張產婦一直躺在床上。比如產后6小時就要求產婦適當地活動,這樣對康復更好。此外,生產一周以后產婦可以通過仰臥起坐來增進鍛煉。只是辣妹的運動量可能比我們強調的運動量更大一些。”
在采訪中,李主任一再強調如今所說的“坐月子”要脫離舊觀念的限制,“依照現在的條件和環境,我們主張產婦按正常生活節奏,稍微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坐月子幾大注意:
1.防產后風濕
張春艷介紹,西醫學中并無產后風濕之說,治療一般采取對癥治療,缺乏系統性。
而中醫看來,婦人產后,氣血流失過巨,導致氣血大虧,正氣虛弱不堪,風寒濕等外邪極易乘虛而入。這也是為什么中醫講究“坐月子”。如果不小心著了風寒,在生產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怕冷、關節痛,中醫把這一系列癥狀歸為產后風濕的范疇。
張春艷開出了補氣養血、祛風散寒、活血通脈的湯藥方,除此之外,張大夫特別強調足浴療法作為補充,讓患者自己在家使用。
將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的中藥,如附子20克、肉桂20克、羌活15克、獨活15克、細辛10克、桑枝30克、桑寄生20克、雞血藤30克等,煎成湯藥,然后混入42℃左右的溫水中泡腳。通過熱力作用,藥物能很好地通過體表進入身體,浸泡20分鐘左右。
產后風濕除了服湯藥、泡腳外,還可用食療輔助。張春艷指出,羊肉是溫補最好的食材之一,她推薦了兩種燉羊肉湯的方法。
第一個方子是,將黨參30克、黃芪30克、當歸25克洗凈,用干凈紗布包裹,同半斤羊肉、5~6片生姜放入鍋內,加水煮羊肉至熟爛,調味食用,有補氣養血之功。
或者也可以用羊肉一斤,熟附子片30克,甘草、當歸各10克,加適量八角、桂皮、生姜,加水用小火燜熟食用,有壯陽散寒之效。
2.防肩關節著涼
冬季新媽媽們在給嬰兒喂奶時很容易引起肩關節受涼。除了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外,建議喂奶時披一件外套,并時時更換喂奶姿勢,喂奶后可適當活動活動肩部,因為每次喂奶時間差不多要半個小時時間,總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容易造成頸肩痛。還可以買一些專門用于媽媽喂奶時穿的喂奶服,不僅方便哺乳,還能防止寒冷侵襲到肩關節。
3.看電視別超過半小時
坐月子看電視,不僅可以舒緩產婦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還能收集信息、開闊視野,有助于產婦日后重返職場。但坐月子看電視要注意時間,超過半小時需要休息一下,以減輕看電視時電器和坐姿對身體的影響。
為了媽媽的健康,在坐月子期間最好以休息為主,少看或者不看電視和電腦,因為這兩種家電的輻射都比較大,不但對眼睛不好,而且長時間坐著對腰也不好,容易導致以后長期出現腰疼。當然,如果只是偶爾看一下問題不大。(綜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時報)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