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投資37000萬元,實施市(地)級老年養護院和縣級城鄉綜合性福利機構新建和改擴建項目21個,增加養老床位4242張,新增建筑面積148萬平方米。32017年,投資37750萬元,實施市(地)級老年養護院和縣級城鄉綜合性福利機構新建和改擴建項目20個,增加養老床位4313張,新增建筑面積151萬平方米。
黑龍江省養老機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15—2017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黑政發〔2014〕9號)精神,切實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省養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養老機構床位總量明顯增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面拓展,養老保障政策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呈良好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床位總數達到16.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張。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省養老機構建設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機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亟待解決,部分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功能單一,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多數民辦機構設施條件較為落后,平均入住率不足70%,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老齡人口呈現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趨勢明顯等特點。到2014年底,預計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609萬人,到2017年底達到671萬人。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要求;是適應養老模式轉變,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是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務實舉措,要抓住國家和省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有利契機,積極推動養老機構建設,努力提高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提高養老服務和保障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增加養老供給,規范發展秩序,逐步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供基礎支撐。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與“十三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相銜接,充分考慮老齡人口流動變化趨勢,按照方便群眾、就近養老、實用適用要求做好規劃布局和建設選址,合理確定服務半徑和覆蓋范圍,加快形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養老服務網絡。
——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立足保基本、強基層、公益性,把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建設作為政府“兜底線”的重點,增加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改善設施條件,提高服務水平,拓展服務功能,滿足社會養老服務多樣化需求。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強化各市(地)、縣(市)養老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建設民辦養老機構,實現政府調控和社會調節協調一致,共同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改革創新、形式多元。加快盤活可利用的政府非辦公類資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種形式擴大養老服務資源。創新管理體制、運營機制,通過“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模式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建設,逐步增加民辦公助、公建民營和政府購買服務比重。
(三)發展目標
到2017年,每千名老人擁有33張養老床位,養老機構床位總數達到22.45萬張以上。其中,公辦保障性養老床位8.58萬張,民辦養老床位至少13.87萬張。民辦養老床位數占全省養老床位總量比重最低達到62%以上;醫養結合養老床位至少達到6萬張以上,占全省養老床位總量比重最低達到27%以上。
(四)區域布局
在市(地)重點布局建設300張床位以上規模的以收養孤老優撫對象、“三無”、五保、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為主的示范性失能、失智老年養護機構,到2017年全省每個市(地)至少建成1所。在縣(市)重點布局建設200張床位以上規模的以養老服務為主、兼顧殘疾人護理和兒童福利保障功能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到2017年每個縣(市)至少建成1所。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