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韓雅菘)說起血液科疾病,可能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該病位居年輕人惡性疾病的首位,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還有許多因素如放射、化學毒物或藥物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那么,目前國內白血病治療技術的進展如何?1月9日13時,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將做客人民網,與網友分享和交流“骨髓移植技術最新成果”,敬請關注!
【嘉賓簡介】
黃曉軍,現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醫學博士。同時擔任造血干細胞移植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臨床PI,亞太血液聯盟(APHCON)主席,Asian Cellular Therapy Organization(ACTO)候任主席,第八屆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造血干細胞移植應用學組組長,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實驗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第七屆血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志》副主編等。
長期致力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基礎和臨床研究,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同年擔任“教育部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其領導的研究團隊承擔包括“863”、“973”在內的20余項國家科研基金,建立了具有國際原創性的HLA不合白血病移植方案,在此基礎上領導建立并完善了國際領先的HLA不合移植體系;建立了國際原創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白血病復發防治體系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預警預測-干預”體系。近五年來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其中近一年間在血液學領域頂級期刊《Blood》作為通訊作者發表論著3篇。
2005年被評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06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二等獎、中國醫師獎、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1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