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不給力,醫院有苦難言
長期以來,中國的醫院普遍采用按項目付費的支付方法。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介紹,按項目付費,就是按照一定的項目價格標準和數量來付費,醫院檢查做得多,用藥多,收入也就越高。但這樣就出現了大處方、亂檢查、亂收費、任意擴大服務項目等過度醫療的情況。
圖為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
這就像兒子跟爸爸要錢,不能說要多少給多少。為了遏制住“按項目付費”與“以藥養醫”這兩大“頑疾”,2012年,時任國家衛生部部長的陳竺提出,將總額預付以及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按人頭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項目付費。這種方法就是由醫保部門在對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后,向醫院預付定額的醫療費用,如果發生實際費用超支,超支部分就由醫院承擔。
總額預付的初衷是好的,控費效果很明顯,但執行起來卻有“硬傷”,總額標準難以合理確定,影響了醫療服務者的積極性,醫院為了不超額,就會出現推諉醫;颊叩那闆r。
大醫院還陷入了一種尷尬境地。一方面,由于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太多,普通醫;颊哒嫉谋壤喈敶螅瑘箐N定額超支的幾率自然就大。結果是,越大的醫院,越被患者喜歡的醫生不能多勞多得,反而變成多勞多罰。同時,醫院有空余床位,醫生怕醫保超額,無奈之下也會選擇拒收病人。如此,在目前這種醫保付費制度下,醫保基金將透支的風險轉嫁到了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而醫療機構則把風險轉嫁到科室和個人頭上。
記者調查發現,對于總額預付,幾位醫院醫保辦負責人紛紛質疑,其基礎數據是如何計算得出?“反正不是按照我們醫院實際發生的費用來算的,是醫保中心自己測算出來的。”測算的時間點是何時,是否真實反映各家醫院的實際運營情況,不透明、不公開,難以說服人。
圖為北京友誼醫院理事長劉建
公立醫院的效率跟民營醫院相比,效率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這是一個現實情況。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劉建坦言:“如何不出現拒看醫保病人的現象,這就要看醫院執行政策的水平,以及醫保部門制定政策時不能搞一刀切!庇颜x醫院實行醫藥分開后,藥占比會上升,總額可能會突破。如果突破,因為看的病人多了,那突破有道理,每種支付方式,就應該發揮它的積極一面,同時把它帶來的弊病降到最小限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