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標準“編織”全國信息網
莊一強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
“香港醫管局下屬40余家公立醫院全部實現信息共享,患者的就診信息,醫生看得一清二楚,還有非預期的手術、非預期的死亡,全部都有。” 莊一強介紹了香港醫療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能否實現醫療信息化一體化?
“設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需要從上而下的設計,國家平臺——省級平臺——地縣醫院平臺,織成一張大網,讓患者和醫院各取所需。”雖然追求信息共享的細節不同,但是與會的大多數院長觀點基本一致。
徐衛國 上海新華醫院集團理事長
徐衛國認為,充分發揮醫聯體的作用也可以解決“院內孤島”問題。作為上海最早建立醫聯體——新華醫院集團,將信息化作為有力抓手,順利推進了醫聯體的改革,嘗到了甜頭。在上海崇明縣實現了1家三級醫院、5家二級醫院、18家社區醫院,電子健康檔案全覆蓋,惠及100萬居民的信息共享。
“醫院的領導者,很重要的一個職責就是消除這些孤島,采用有效措施建立自動交互平臺,提升信息化領導力。”徐衛國的觀點更側重于對醫院領導的要求。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院長郭啟勇也認為,院長的作用不可忽視。“推廣信息化,就是一把手工程。”他坦言,如果一個院長干3年就換人,他還沒來得及推廣就走了,什么工程也是推廣不下去的。“信息化為了什么?就是為了讓患者看病更方便、醫護的行為更規范、醫療信息更加對等、醫療管理更加科學。我知道它的好處,就堅定地走下去。” 目前,盛京醫院是國內唯一一家分別通過了衛生部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6級和美國HIMSS Analytics電子病歷采納模式6級評估的醫療機構。
廖新波建議,消除信息孤島至少需要三個層面共同努力:國家層面建立標準、建立監督機制保障數據安全。信息化的建設需要經濟投入,為了體現公益性,此項投入應有政府來做。信息化既可以作為產業也可以作為事業,醫院的一些公益化的服務可以由政府投入,而對于一些服務大眾的項目,比如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個性化的服務需要收費。省級層面,廣東省也在考慮建立省級服務平臺,平臺建立以后醫改評估報告也不會如此辛苦,改變現在“數據”難找的情況。縣區級層面上,至少在兩三年內就將數據平臺建立起來,否則無法建立起整個網絡。
孫喜琢的建議則偏重于技術層面。由國家出面,做一個疾病編碼的數據庫,再做醫療服務編碼的數據庫,放到網上共享。全國都用一個平臺,每個城市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國家層面不但要主動還要行動。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信息化應該實現從生到死全程的記錄。“比如一位患者到某個醫院就醫,血壓超過了標準,自動就有一條信息來提示需要采取哪項措施,監護人和保健醫都要知道,這不僅是記錄和信息之間的傳遞,同時也是健康的干預或者是統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