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醫學常識,知曉家庭護理,讓老百姓獲得健康生活、預防康復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做自我健康的管理者是“達醫曉護”專題建立的初衷。最新圖文將為您呈現各類醫學小知識;醫學視頻將用生動的方式為您科普;蝦米媽咪將指導您成為完美父母;在急急如令,您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疾病和正確的質量方法;行為決定健康,帶您度過健康的一生。
骨質疏松是如今最困擾中老年朋友的問題之一,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骨質疏松患者,他們對這個病十分迷茫,今天就來向大家科普一下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
在“120”急救中心工作已經數年,經常看見報紙和網絡媒體宣傳如何正確撥打“120”,如此鋪天蓋地地宣傳,能正確撥打的人卻還是寥寥無幾。
“既來之,則安之”,要尊重規律,尊重客觀現實,認真對待疾病。積極主動,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同時對治病要有警惕心、有耐心、有信心、有愛心。
很多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都會在自己的急救包里放入碘伏棉棒、無菌敷料、繃帶、三角巾等應急裝備。今天為大家分享入門級戶外急救“潮技能”——三角巾及繃帶包扎技術。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晚上睡不好,次日白天不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還會異常煩躁,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對什么都沒興趣。那么,睡眠到底有多重要?怎么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睡眠?
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媽媽給新生寶寶戴上小手套,幾天沒有摘下,因線頭纏住手指阻斷血液循環,造成手指壞死截肢。之前,我們還遇到寶寶的外生殖器、腳趾等被線頭、頭發、皮筋纏繞......
患有慢性腎病者,應有“平常之心”。部分在門診就醫的病人,其心態有漠視的、憂慮的、焦急的、害怕的。漠視的是看病隨訪,吃藥斷斷續續;憂慮的是吃藥怕副作用,不吃藥怕腎功能衰竭;焦急的是病急亂投醫,勞命傷財;害怕的是小病大治,或辭崗久養。 “平常心”是個普世哲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5 15:17
靜脈輸液因起效迅速,被很多患者認為是“最厲害”的治療方法。但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科普宣教共設置了四個就醫場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8-19 08:13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在古代,萬圣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系起來,認為萬圣節有女巫和鬼魂。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夜看作盡情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7 09:00
醫學的進步的確在保障和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理性看待醫學的進步,客觀評估醫學技術發展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對醫學的發展和人文精神引導醫學的走向可能具有重要價值。健康文化具有更加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健康文化引導健康行為,健康行為促進心身健康。眾多證據表明,不良生活行為方式是…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1-29 16:34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自己“壓力山大”,心情不佳,情緒抑郁,“抑郁癥”這個詞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常說的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簡稱MDD)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抑郁情緒都是抑郁癥。對于嚴重程度達不到“抑…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1-28 16:19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冬季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流感傳播速度快,波及面廣,我國雖將該病歸于丙類傳染病,可是一旦流行,對人民健康及勞動生產力有一定影響,而且對老人、體弱多病者及嬰幼兒的威脅較大。世界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流感大流行,防治隨時可能…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1-28 16:03
文字作者: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 余高妍(筆名蝦米媽咪)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1-25 13:15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召開,圍繞“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這一主題,深入交流思想觀點與實踐,共享成果與經驗。李克強總理作開幕主旨演講時提出,“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所有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這些服務應該去哪里享受呢?就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對于大多…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1-24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