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學校、泳池扎堆暴發,“紅眼病”如何防?中疾控發布提示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喬業瓊)“眼睛又紅又腫,還不停流淚,不會是得了‘紅眼病’吧?”眼睛出問題可是大事,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不少人在眼部不適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擔憂。什么是“紅眼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對此,中疾控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提示。
什么是“紅眼病”?
“紅眼病”學名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主要由人腸道病毒和人腺病毒等引起,屬我國法定丙類傳染病。
其特點是潛伏期短,一般12至48小時就會發病,起病急、傳染性強、傳播快,可能在學校、泳池等地方扎堆暴發。但一般不用過于擔憂,屬于自限性疾病,在及時干預和對癥治療下,通常2至3周就可痊愈。
怎樣快速識別“紅眼病”?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的典型癥狀有:眼紅(結膜充血、出血)、異物感、流淚、畏光、眼瞼水腫。嚴重者可能出現耳前淋巴結腫大或全身乏力等癥狀。
這里要說明一下,與普通結膜炎怎么區分:急性傳染性結膜炎以結膜下片狀出血為顯著特征,而細菌性結膜炎在眼部一般會有膿性分泌物,過敏性結膜炎癥狀以瘙癢為主。
“紅眼病”是如何傳播的?
患者眼部分泌物和淚液是傳染源,發病后2周內傳染性最強。它的傳播途徑如下:
一是接觸傳播:眼-手-物(如毛巾、門把手或者游泳池水)。
二是高危場景:學校、工廠、游泳池等人群密集場所。
三是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病,可重復感染。
如何預防“紅眼病”?
從個人來說,要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避免共用化妝品;患者發病后7至10天居家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物體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患者接觸的物品如毛巾、玩具等可進行煮沸消毒。
在集體場所,比如學校或托幼機構等,應落實晨檢、停課制度,定期消毒公共設施。
此外,應加強游泳池、浴室的衛生監督,疾病流行期間暫停開放。
得了“紅眼病”,應該如何治療?
治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可以局部用藥,根據醫囑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等緩解癥狀。但要注意禁止包扎患眼,以免加重感染,避免濫用激素類眼藥水。
誤區提醒:
“紅眼病不用治”:錯誤!需及時就醫防止角膜損傷。
“看一眼就會傳染”:錯誤!僅接觸傳播,無需歧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