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菌乳國標修訂實施,要求純奶必須以生乳作為唯一原料
一杯純奶標準更新里的產業升級
本報記者 常 欽
點擊播報本文,約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以下簡稱“滅菌乳國標”)第1號修改單日前正式實施。新標準的核心變化直截了當:生產滅菌乳(即貨架上常見的純奶),只能以生牛(羊)乳作為唯一原料,正式向復原乳關上了大門。
為何生產滅菌乳不再允許使用復原乳?“復原乳,通俗講就是用奶粉勾兌還原制成的牛(羊)奶。”中國農業科學院奶產品質量安全與風險評估科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加啟介紹,這種“奶粉加水”的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經歷了多次熱加工,活性蛋白和維生素等一些對熱敏感的營養成分容易遭到破壞。
滅菌乳國標的修訂與實施,正是為了從源頭上保證滅菌乳的“純正性”與“鮮活性”。根據修訂后的標準,企業不僅必須以生乳作為唯一原料,不得添加其他成分,還要在產品包裝上如實標注原料信息,讓信息更加透明。
“這次修訂,是對我國乳制品品質的一次重要提升,也是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王加啟說,這一做法也與國際慣例接軌,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均要求滅菌乳僅以生乳為原料。
“只用生乳,加工成本會不會增加?”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王加啟表示,從監測情況看,2020年至今,我國生乳平均收購價格與進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稅價格差距已很小,甚至持平,直接用生乳加工對企業原料成本和終端產品價格不會有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該舉措為國內奶牛養殖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過去,部分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大量使用進口奶粉加工復原乳,擠占了國內生鮮乳的市場空間,影響了奶農的收益與積極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長全表示,滅菌乳國標的修訂與實施將增加乳企對生乳的需求,促進企業與奶農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有助于保障奶農收入、穩定奶價,同時引導行業重視奶源基地建設,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奶業綜合保障能力顯著增強。2024年,我國奶類產量達4155.5萬噸,居世界第四。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如果說過去選擇復原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應對奶源短缺的無奈之舉,現在修訂標準則是順應消費升級、引導奶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
滅菌乳國標修訂實施后,消費者選購純奶將變得更加簡單。今年9月16日后,凡是包裝上標注“純牛奶”或“純羊奶”的產品,其原料必須是100%的生乳。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查看產品標準號來區分:GB 25190代表滅菌乳(純奶),GB 25191則代表調制乳。
需要明確的是,復原乳并未被“一刀切”禁止,其仍可用于調制乳和發酵乳(酸奶)的生產,但必須在包裝醒目位置清晰標注“復原乳”字樣。
一杯純奶的標準更新,背后不僅是不斷完善的標準,更是中國奶業質的飛躍,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