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普惠是基礎提質是方向
編輯部:
前不久,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
當前,我國農村養老服務仍面臨收入有限、照料缺位等問題。一方面,一些老人面臨著要么費用過高承擔不起,要么服務不到位不愿入住的尷尬。另一方面,部分機構為了維持生存,不得不壓低收費、減少護工,導致專業人才流失,服務質量下降,更難留住老人。
解決農村養老難題,普惠是基石,提質是方向。普惠才能降低養老成本,讓農村老人享受到基本養老服務。提質則為農村老人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照料、專業的醫療護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要實現普惠養老,必須優化配置養老資源,把養老服務的要素保障做得更扎實。支持建設以失能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擴大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覆蓋率,并強化縣、鄉鎮、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聯動,讓養老服務的輻射范圍更廣。同時,實施土地、稅費等優惠扶持政策,落實各項補貼政策,以減輕養老機構運營壓力,助力建立普惠價格形成的制度機制。
推動“老有所養”進而實現“老有頤養”,需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的制度保障。各地發揮相關重要文件法規的作用,參照《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細化配套措施,結合實際把農村養老服務納入改革和發展規劃,形成合力推進。
在打好養老服務基礎保障的同時,還要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豐富養老服務供給。比如,應用人工智能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模式,開發適老化智能產品,讓養老服務變得更精準更貼心;鼓勵職業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開展技能培訓,暢通養老服務型人才供給渠道;完善質量評價和獎懲機制,推動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還需創新服務模式,增強養老服務機構的吸引力。比如,把基礎條件好的農村養老機構納入旅居養老的精品路線,豐富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有特色的旅居養老“金字招牌”,讓機構入住率提上來,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強起來。記者童政于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