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證據鏈法助力中藥有效性評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強 通訊員戴欣)有效性評價是長期制約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7月19日,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獲悉,該院第五醫學中心全軍中醫藥研究所教授肖小河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并創建了中藥有效性評價整合證據鏈法,為破解中藥有效性評價難題提供了創新策略和有效手段。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藥學領域權威雜志《藥學學報》英文版。
據了解,國內外近年來一直呼吁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有效性評價策略、方法和標準體系。為此,肖小河帶領團隊創新整合了臨床經驗(初證)、實驗研究(佐證)和臨床試驗(確證),形成原創性的整合證據鏈法。該方法體現了“臨床—實驗室—臨床”的中醫藥雙向轉化醫學研究特點和研發路徑,突破了當今以隨機對照試驗為唯一金標準的中藥有效性評價模式和方法局限,為我國構建中藥新藥審評“三結合”證據體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
示范性研究結果顯示,整合證據鏈法較國際通行的臨床證據質量評價體系具有更好的行業認可契合度,能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中藥的臨床價值,可用于經典名方、中藥新藥等的有效性評價。
據悉,整合證據鏈法已被整體性寫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主導編撰的《中藥監管科學》,還入選了2024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