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一步優化“臨床分型”
張佳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發布,對臨床分型進行了調整,在方案中對患者的分型取消了普通型,增加了中型。這一改變對診療救治將發揮哪些積極作用?
此外,針對公眾關心的“陽康”后仍有遺留癥狀怎么辦、重癥救治中醫藥如何發揮作用等問題,在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一一進行了回應。
“中型”和“普通型”有什么區別?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解釋,從疾病的臨床表現來看,普通型一般是代表了疾病最常見、典型的表現。在疫情早期,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比較強,相當數量的感染者出現了典型的肺炎表現,當時在臨床分型過程中采用了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類方式。
而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逐漸減弱,疾病的臨床特點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大多數感染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發生肺炎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因此,普通型無法再代表該疾病最常見典型的表現。
郭燕紅介紹,為了更好體現疾病的特點,第十版診療方案中對臨床分型進行了調整,取消了普通型,增加了中型。中型的定義是持續高熱大于3天,在靜息狀態下吸空氣的指氧飽和度大于93%,影像學可見特征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現,但是它比重型程度要輕。
“第十版診療方案的調整是根據感染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更加符合臨床實際。”郭燕紅說,臨床分型調整以后,更加有利于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研判給予綜合治療。
“陽康”后仍有遺留癥狀,怎么辦?
有部分感染者在核酸轉陰之后仍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應該怎么緩解?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第十版方案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特征,提出了三種狀態的治療方案:第一種是針對感染后出現乏力,同時又伴有脾胃虛弱的,中藥推薦用經典的六君子湯來治療;第二種是乏力情況下易出汗、心慌、胸悶的,中醫認為這是心氣不足、肺氣虛弱、氣陰兩傷的狀態,推薦沙參麥門冬湯、竹葉石膏湯進行治療以緩解癥狀;第三種是針對最為常見的咳嗽、痰少、嗓子不舒服等問題,推薦射干麻黃湯作為代表方來進行治療。此外,第十版方案還提出用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幫助身體的進一步康復。
中醫藥在重癥救治中如何發揮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指出,當前,醫療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當務之急,做好診療關口前移和重癥患者救治是重要著力點。堅持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作用,嚴格按照第十版診療方案,科學、規范開展診療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癥率和病亡率。
那么,中醫藥在重癥救治中如何發揮作用?
據介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通知》強化了對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癥的要求。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賈忠武介紹,在重癥、危重癥救治中,中醫積累了很多非常寶貴的經驗,已納入第十版診療方案中,如在重型、危重型治療部分增加了“隨癥用藥”方法,要求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醫師結合自己的經驗,“師專家之意,而不泥專家之方”,“三因制宜”,力求精準治療重癥。
“中醫救治手段是一套‘組合拳’。”劉清泉說,一些經典名方,比如宣白承氣湯、大承氣湯、大柴胡湯等的使用過程中,不但能解決肺炎的高熱狀態,還能阻斷疾病進展,降低病亡率。針對老年患者易耗傷元氣,中醫及時用獨參湯、參附湯等方藥,防止厥脫、休克出現。針對危重癥的呼吸衰竭、膿毒癥、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情況,可以針灸、中藥并用,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最大程度減少危重癥和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