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打完疫苗之后還會出現感染?權威回應來了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孫紅麗)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問,為什么在打完疫苗之后還會出現突破性感染?為什么有一些感染后的康復者還會再次感染?
對此,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表示,此次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大規模開展核酸檢測成為可能,顯著提高了突破性感染的檢出率,這是人類傳染病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先例。現在檢測出來的突破感染包括了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他們也有傳染性,所以對于管控傳染源是很有意義的。過去像麻疹、脊髓灰質炎,當時沒有核酸檢測,那些沒有明顯臨床表現的隱形感染,也就是無癥狀感染者,就沒法發現。所以,如果僅按照肺部出現病變的標準,新冠感染人群就是普通型和重型患者,那么突破性感染的檢出率就會很低。
新冠病毒本身容易發生基因變異,產生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與上呼吸道細胞受體親和力增加、傳染性強、潛伏期更短,對中和抗體的抗病毒作用也產生一定影響,這些因素也有利于突破性感染的發生。
另外,突破性感染與新冠病毒通過人體呼吸道途徑感染有關。因為在人體上呼吸道(包括口、鼻、咽、喉)和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泡)粘膜均含有表達病毒受體(ACE2)的細胞,病毒與受體結合即可進入細胞大量復制,一方面人體隨著呼吸過程可以將病毒呼出來(釋放),另一方面病毒可進入血液、淋巴循環到達人體其他部位。這種情況下,人體是否打過疫苗就有很大的差別。打了疫苗產生了保護性的抗體和免疫細胞,不過這些抗體和免疫細胞難以聚集在口腔、鼻咽喉、支氣管等呼吸道的粘膜表面,所以仍然會被病毒感染。
王福生舉例,打過新冠疫苗的人因為體內有特異性抗病毒免疫能力,雖然有病毒感染,但是病毒主要局限在呼吸道粘膜表面,即使病毒進入血液中,也很快會被體內特異性抗體和細胞免疫消滅掉,難以形成“大氣候”,所以突破性感染的人,絕大多數表現為無癥狀和輕癥,少數為普通型,臨床上發生重癥病例極少;而沒有打過疫苗的人就缺乏這種保護能力,病毒大量復制,進入血液的病毒就不易清除,到達其他臟器而發病,尤其是高齡的老人發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王福生強調,雖然打過疫苗仍會有病毒突破,但是接種疫苗還是有顯著保護作用的,能夠防發病、防重癥和防死亡,因為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不能因為有突破感染,就認為“打疫苗防不了感染”,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也是不科學的。另外,以前得過新冠肺炎的病人,也可能被新冠病毒再感染,其中的道理與突破性感染都是類似的。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