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健康傳播“三字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行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創建于1915年,是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家國立醫院。踏著前人足跡,北大醫院秉承“厚道”之心與“原點”之范鏗鏘前行。一百年的文化傳承,以“厚德尚道、水準原點”為核心價值觀;一百年的仁者追求,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為職業理念;一百年的發展革新,以“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為科研態度;一百年的從善如流,以“春風化雨,教書育人”為從教精神,一百年的大醫風范,以“勇擔責任,惠民利民”回饋社會。一個世紀的探索,北大醫院為國家謀復興、為人民謀福祉;新百年的起航,北大醫院也在為全民健康做貢獻,為全面小康而奮斗。
世界衛生組織已把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列為當前預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為21世紀前20年全世界減輕疾病負擔的重要政策和策略。作為中國科協授予的唯一一家醫療機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長期以來,北大醫院在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深度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面推進醫院健康教育建設,廣泛開展健康傳播工作,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促進大眾健康為重點,探索健康促進與醫學科普工作新理論與新實踐,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履行著作為行業組織的社會職責與光榮使命。
體系“全”
2013年,我院成立了健康促進委員會,由臨床專家、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共同組成。多年來不斷完善工作服務內容、制度以及管理體系,將健康促進納入醫院目標責任考核、醫院發展規劃。明確各個科室健康促進職責,針對患者及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組織全體員工定期接受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繼續教育及專題培訓,提升教育能力、教育水平。于此同時,醫院組建一支強大的健康科普傳播團隊,建立院外科普宣傳工作制度,搭建健康科普人才梯隊,以老帶新、院內帶動院外,推動了健康可科普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確保患者健康教育有計劃、有組織、有主題,醫院于年初向各專業征集了患者教育的計劃,統一協調安排處理,確保該項科普工作定期開展,科普工作不但成為各專業醫療工作的常規性工作,上報患者教育計劃也成為工作制度之一。其中,各專業開展的患者教育以課堂教育、咨詢講解為主,不僅有將患者教育整合于醫療服務工作中的一站式咨詢,如“更年期一日門診”,婦產科將醫療診療、營養咨詢、運動咨詢、心理干預、行動指導等科普活動和醫療行為以一日門診的形式提供,為圍絕經期的婦女提供含大量科普知識和行為指導的醫療服務;也有在疾病主題日開展以義診咨詢形式為主的綜合性、大型健康科普活動,如甲狀腺疾病、痛風、“六·一”兒童健康義診等;此外,常規性地定期舉辦健康科普講座,如高血壓、糖尿病健康講座、婦產大講堂等;組織以“病友交流會”為主要形式的科普知識分享活動,如腫瘤患者交流活動、糖尿病患者運動會等。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健康傳播工作,成為了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長效機制。
形式“新”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呵護。全生命周期是指人的生命從生殖細胞的結合開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終止,其中包括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老期直至死亡整個過程。北大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包括從婦產科、兒科,直到老年病內科在內的不同人群、各個器官的臨床科室為大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由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健康狀況的特點不同,各階段疾病防控和健康服務的重點自然也有不同,此外,要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這種服務應該是連續的、整體的、系統的,北大醫院也以全生命周期為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開展的重點,促進全民健康素養的提高。
多學科協作的健康保障體系。多學科綜合的健康教育實施,必須具備深厚的專業底蘊以及科室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密切協作。北大醫院有近百個“MDT多學科合作”門診,不同科室的專家組成的診療團隊共同為同一類疾病患者提供服務,并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科普傳播,為患者和大眾提供一站式的醫療服務。2018年7月的“全民營養周”活動宣傳主題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核心推薦眾的第二條“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內分泌科聯合普通外科、臨床營養科、康復醫學科、中醫、中西醫結合科舉行減肥義診活動,多位專家組成團隊聯合共同出診,專家們臨床經驗豐富,為肥胖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減重方案。用科學的方法,保證自身營養和健康的同時,科學減重。
平臺“精”
充分利用院內宣傳平臺。醫院利用各種場合,利用院內自有的空間和宣傳工具,向廣大患者和職工進行科普教育工作,提高了公眾的健康素養。主要形式有:在診室外、病房走廊、大廳、建筑外立面外安置科普畫廊、櫥窗、電子顯示屏等裝備,以文字、圖片、模型等形式展示醫學科普知識,指導廣大群眾就醫;醫院定期出版面向廣大患者免費發放的《北大醫院》院報,每期內容以某一專業為主題組織稿件,邀請醫務人員編寫本專業健康與疾病相關的科普稿件,簡潔明快的文風、活動生動的語言、貼近百姓需求的報紙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每期報紙都深受歡迎。2017年,我院戒煙干預數據24萬余人次;發放門診、病房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共計18579份;媒體、廣播、網絡、現場授課等多種健康大課堂298場次,參加13708人;本院人員發表的科普文章682篇;全院健康教育展板1171 個。
發揮新興媒體優勢。傳統媒體雖然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優勢是患者接受度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我院還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等新媒體資源。例如“317護”在線教育平臺。宣教課程已超過600多種,囊括了內、外、婦、兒等各個專業,從入院指導、檢查指南、疾病知識、用藥指導、手術宣教、疼痛管理,到出院指導、居家護理等多個類別都涵蓋在內,讓患者通過手機終端就可以自主學習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識,備受患者和家屬的好評。并榮獲中國護理管理雜志社頒發的“互聯網+護理創新”示范醫院獎。此外,近兩年興起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健康傳播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在健康傳播領域展現的淋漓盡致。我院現有“微信服務號”及“微信訂閱哈”兩個公眾平臺,關注人數近五十萬,定期推送專業、科學的健康科普知識,保證了用戶的活躍度,同時傳播了大眾健康。
與大眾媒體合作。除利用醫院自有的宣傳平臺外,醫院還與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絡等大眾媒體合作,開展科普宣傳,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刊載、播放科普信息和科普視頻,開展微訪談和視頻訪談。醫院各級醫生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很高,參與科普的學科和專業也很多,其中既有院士、教授等權威專家,也有臨床醫生和醫學生。其中科普文章角度新穎,文筆流暢;視頻與廣播節目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優秀作品迭出。我院專家撰寫、發表的科普文章、參與制作的健康科普視頻節目、以及電臺訪問和微訪談等深受歡迎,轉載率、收視率、點擊率不斷走高。特別是我院與電視、網絡等合作制做的科普視頻節目,專家們以嚴謹的專業精神、細致的解答和獨特的人文氣息贏得了合作方和廣大網友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更好地服務了患者與社會,展現了整個醫院及各學科的風采,促進了醫患信任。2012年,醫院組織編寫了《北大醫院健康科普手冊》和“厚道健康”健康視頻光盤;2015年、2016年及2017年,醫院院長、書記親自帶隊,連續三年組成專家團參與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衛視《養生堂》、《健康北京》的節目錄制。此外,心血管內科李建平、泌尿外科張爭兩位醫生,長期做客《我是大醫生》,發揮醫務人員的特長和優勢,為健康傳播貢獻力量。
推進“深”
在患者教育之外,普通大眾對于醫學科普知識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健康科普的成員單位包括了醫學、教育、傳播等各行業的精英,為傳播醫學科普知識提供了多專業合作的機會。為此,醫院積極促成各臨床科室和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互聯網絡等大眾媒體合作,開展科普宣傳,將本科室相關的疾病科普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刊載、播放科普信息和科普視頻,積極參與微訪談和視頻訪談。醫院的臨床一線醫生和健康教育專家們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很高,參與科普的學科和專業也很多,其中既有院士、教授等權威專家,也有臨床醫生和醫學生。近幾年來,涌現出了多篇佳作,其中科普文章角度新穎,文筆流暢;視頻與廣播節目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醫院組織推薦的各類科普文章和健康科普視頻節目以及電臺訪問和微訪談等深受廣大群眾歡迎,轉載率、收視率、點擊率不斷走高。專家們嚴謹的專業精神、細致的解答和獨特的人文氣息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服務了群眾與社會,展現了整個醫學行業和媒體行業在新形勢下為百姓健康服務的工作態度和成果,促進了醫患信任。
除了積極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參與健康科普傳播外,醫院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特色科普活動項目的申報工作,由婦產科承辦的《女性健康科普教育項目》成功獲批,并被評為優秀類科普活動項目。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健康科普的科研探索也是北大醫院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健康傳播發掘
新的方向、新的形式、新的話題,也是北大醫院科普人應盡的義務。
參與“廣”
兩級聯動,全民參與,上至醫院領導、下至年輕醫務人員,北大醫院人人都是“科普傳播者”。醫院現有北京市衛計委備案的科普專家二十余位,此外,全院各科室都設置“宣傳負責人”,收集、整理、校對各科室健康教育及健康科普的資料。2013年,北大醫院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了“醫學健康科普能力大賽”,邀請到多家中央媒體、全院各科室積極參與,為全院青年搭建出彩舞臺,帶動醫院健康教育工作全面發展。此次“醫學健康科普能力大賽”收到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贊揚和認可,其形式被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移植后,開展了第一屆“全國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并取得圓滿成功,2016年的第二屆“全國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主場設在北大醫院,來自全國20個分賽區、239家單位,721名健康傳播的精英參與了此次比賽,推動了全國健康傳播事業的發展,也將北大醫院的健康教育事業推上高潮。北大醫院醫院至2015年起,開設“門診健康大講堂”,每月邀請不同科室的專家開展健康講座,到目前為止已開設百余場講座,惠及患者千余人;2016年,劉玉村名譽院長帶領十余位不同科室中青年專家錄制《健康之路》,占據了十一黃金周的黃金檔,連續七天播出,為全國觀眾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2017年劉新民院長帶領醫院青年骨干錄制《健康北京》,再一次樹立了醫院的社會地位和良好口碑。此外,醫院微信公眾號開設【北大醫院科普】欄目,以中國傳統的24節氣為時機,在不同節氣推送不同時節的健康養生,同時關注當下熱點,科普文章涵蓋環境衛生、食品衛生、流行病防治等多個領域,其中科普文章《關于H7N9,你不得不知道的事》閱讀量超過10萬+。
效果“實”
1999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類),并于2017年年順利通過重新認定。多年來,北大醫院全院上下大力支持并倡導醫院立足醫療實踐,努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醫學科普活動。醫院將科普工作與醫療服務、患者教育和醫院宣傳文化工作統一起來,注重醫學科普和大眾科普相結合、健康教育與醫院中心工作相結合、健康促進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緊密圍繞各種疾病普及防病、治病醫學知識,充分利用院內外宣傳平臺尤其是新媒體開展科普工作。醫院積極組織醫務人員參與健康教育傳播活動,立足特色科普活動項目建設優質科普資源,弘揚了科學精神,倡導了健康觀念,履行著“國家隊”醫院的社會職責與光榮使命。
醫誠換的四方譽,仁術博得萬人和。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患者的贊揚。2013年,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委托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對全國51所大型三級甲等醫院開展的滿意度調查中,我院住院患者總體滿意度位居第二(綜合醫院第一);2016年國家衛計委全國136家醫院第三方滿意度調查,我院住院患者總體滿意度排名第二(綜合醫院第一)。醫院先后獲得“全國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醫院”、“北京市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醫院”,2017年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加強人文關懷優質服務示范科室”。
此外,醫院曾連續獲得2012—2017年度“首都文明單位標兵”,2015年“全國模范職工之家”,2016年“最受患者歡迎三甲醫院”,2017年 “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2017年北大醫院形象宣傳片《厚德尚道,水準原點》榮獲首屆“金譽獎”中國醫院最佳形象宣傳片金獎。
醫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們醫學科技工作者在以科學的態度推動醫學科學發展的同時,也有責任用藝術的方式將這些醫學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和新動態以及科學的保健知識、先進的科學思想在大眾中傳播,從而提高公眾在醫學領域的科學素養,為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科學環境。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實現“健康中國夢”的道路上,北大醫院一直并也將繼續把握健康傳播的時代脈搏,普及醫學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