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別名林蘭、禁生、杜蘭、懸竹、千年竹。根據《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guī)定,石斛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鼓槌石斛和流蘇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干燥莖。石斛屬的植物有1000種,國內有70多種,主要產于西南、中南及華東地區(qū),數量雖不少,但能充當藥用石斛的并不多。
鐵皮石斛,又稱黑節(jié)草,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鐵皮石斛中的氨基酸、多糖、生物堿等成分,具有提高免疫、抑制血栓、抑制腫瘤和延緩衰老的功效。由于鐵皮石斛自然繁殖率底,野生鐵皮石斛在1987年就已是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而現在,國內許多地方組織開展培養(yǎng)基苗,如云南瑞麗、浙江天臺、江蘇昆山等,已有一定的規(guī)模。實驗數據分析表明,人工栽培鐵皮石斛多糖含量與野生鐵皮楓斗近似,各種氨基酸組成及含量一致,微量元素含量上大致相近。
什么是楓斗?它與石斛有什么關系?
楓斗是石斛的加工品。傳統(tǒng)楓斗的加工方法是將鮮石斛修剪洗凈,晾干后放入鐵鍋內均勻炒至柔軟,趁熱搓去薄膜狀葉鞘,放置略通風處,兩天后置于有細眼的鉛皮盤內,以適當的微火在鉛皮盤下方約一尺處微微加溫,用手使之彎成螺旋或彈簧狀,再晾干,如此操作2-3次,直至干燥為止。而將鮮石斛切成段,干燥或低溫烘干,我們稱之為石斛,并不能叫它楓斗。
鐵皮石斛素有“滋陰圣藥”之稱,《神農本草經》稱其味甘、微寒,歸胃、肺、腎經,具有生津益胃、養(yǎng)陰清熱之效,主治煩渴、熱病傷津、陰虛胃痛、病后虛熱、陰傷目暗。據《辨證錄》記載,治療胃火上沖、心中煩悶,可用石斛玄參湯(石斛加玄參,水煎服);據《浙江藥用植物志》記載,治療病后虛熱、口渴,可用石斛、麥冬、五味子三味藥,水煎代茶飲。使用石斛與楓斗時,需分清是藥用還是養(yǎng)生用,這兩者在用法和用量上一定要區(qū)別開來,臨床大劑量使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石斛。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市場需求激增,石斛的價格一路高升,以致出現張冠李戴、以次充好的現象。
2016年9月2日,江西廣昌縣旴江鎮(zhèn)大陵村貧困戶項永珠等村民正在家門口的鐵皮石斛種植大棚中為幼苗清除雜草(圖片來源:曾恒貴/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石斛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1. 基原植物混亂。蘭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蘭科植物品種繁多,分類復雜,大多數藥用石斛纖維特征相似,外觀相近,很難分辨,經過加工后的楓斗就更難區(qū)分了。
2. 在加工成楓斗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市場上存在角質化明顯、嚼之過硬的楓斗(石斛加工產品)。這可能是干燥過程中溫度過高造成的,會影響到石斛藥效。
3. 部分商販以次充好。石斛的品質不同,價格也會有不小的差距。市面上就會出現將劣質石斛摻入優(yōu)質石斛里的現象。所以選購時須小心,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
如何選擇鐵皮石斛?
1. 口嚼無渣、黏性強:“無渣”和“黏性大”是優(yōu)質鐵皮石斛的代名詞,業(yè)內常用這類詞來形容品質好的鐵皮石斛。所謂“無渣”是指纖維含量少,鮮品莖干較脆,易折斷;“黏性強”反映了石斛中多糖含量高的特性。
2. 軟腳與硬腳:“軟腳”和“硬腳”是評價鐵皮石斛品質的另一種傳統(tǒng)說法。軟腳代表品質優(yōu)良的鐵皮石斛,其鮮品較粗,纖維少,烘烤后會變柔軟;而硬腳則較細長,纖維較多,烘烤后會變得較堅硬。
3. 紅桿與青桿:從外觀上看,莖顏色呈紫紅色,甚至深紅色,代表該鐵皮石斛品質優(yōu)良,賣相好,價格偏貴,業(yè)內通常稱之為“紅桿鐵皮”;而顏色黃綠或發(fā)青,則品質較差,賣相不好,價格偏低,因此這類鐵皮石斛被稱為“青桿鐵皮”。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藥劑科肖秘蘇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y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y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