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讀者高女士咨詢:我多年前就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每次犯病時,手腕關節疼痛難忍。前段時間,我聽人說了一個方子:取鮮嫩的桑樹枝,用量沒有具體要求,切碎,拌一點酒,用鍋炒成黃色后,加水熬煮,早晚各服一杯,如果見效,可連續服用。我用了一個月左右,感覺有效。請問專家,這個方子有什么科學道理嗎?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類風濕關節炎屬中醫“痹證”范疇,本病多與風寒濕熱、痰瘀內阻等因素有關。中醫常選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等中藥治療,多能起緩解關節疼痛、抗炎消腫的效果。
桑枝為桑科植物桑樹的干燥嫩枝,是常用的傳統中藥。中醫認為,桑枝性味苦平,入肝經,擅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行水氣,常用于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水腫、身癢等證。本品善走上肢,尤其擅治上肢痹痛、肩背酸痛、經絡不利等。白酒本身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桑枝經酒炒制后(酒桑枝)既能引藥上行,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祛濕止痛之效果。所以,用酒桑枝煎服,對緩解關節紅腫、疼痛效果會更佳。類風濕關節炎或肩周炎發作,及時服上方可以起到較好的止痛作用。
桑枝性平,不冷不熱,可以常服。本品可單味煎湯或熬膏內服,其用量可為30~60克,炒黃后再煎服效果更好。對于常見的風濕痹痛、麻木者,如用桑枝濃煎取汁,加40%砂糖制成膏劑服用,效果也不錯。如寒濕痹痛、四肢厥冷者,上方可加桂枝12克同煎服用。▲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