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諸多行業對裸眼視力均有要求。有些專業比如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等均要求考生任何一眼的裸眼視力不低于5.0,這一嚴苛的要求把很多考生拒之門外。近年來,近視眼矯正手術的出現讓“眼鏡俠”們看到了希望,也被很多飽受近視困擾的人視為恢復視力的“救命稻草”。新華網文章表明,近視矯正手術的安全性較高。但你是否知道,并不是所有近視患者都適合做這種手術,它是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并且要十分注意術后護理。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使“眼鏡俠”越來越多。(來源:南方日報)
哪些人不適合做近視矯治手術?
近視矯治手術自誕生之日起便受人追捧,它能讓近視者擺脫眼鏡的束縛,不必再因為某些專業和崗位對視力的要求而失去工作和學習機會,享受更加自由清晰的世界。
目前,主要有兩種近視治療手術:一種是準分子激光手術,另一種是后房型屈光性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屈光晶體手術”。后者是在眼內置入人工晶體,將晶體安放在人眼晶體前的安全區,就好比在眼球上放一塊隱形眼鏡;而準分子激光則是通過對角膜瓣下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降低瞳孔區的角膜曲率,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可現實情況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視力矯正術。據《齊魯晚報》對濟南眼科醫院主任醫師劉蕾的采訪,近視矯正手術前必須進行包括角膜形態、屈光度、眼球生物學數據、眼內壓、眼底狀態等一系列檢查,只要有一項檢查結果不符合要求,患者就不能進行手術。而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狼瘡、急慢性眼病、糖尿病、風濕病等的患者,同樣不能進行該項手術,女性還應避開孕期和哺乳期。
《齊魯晚報》的報道還提到,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每10個有近視矯治手術意愿的人中,就有4個人不符合手術指征,F實中,一些醫療機構為了逐利,擅自放寬手術門檻,這是術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原因之一。
適合人群做近視矯正手術一定安全嗎?
近視矯正手術。(來源:新華網)
人們對于手術安全性的顧慮主要出于兩點:一是術后是否會發生眼部的病變,二是術后是否會發生反彈。
對于前者,專家表示,目前臨床上推廣的矯正手術是眼表手術,不影響眼內結構,因此不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等眼底病變。
關于會不會出現近視的反彈這個問題,主要看個人的用眼習慣。醫生建議,術后一定要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用眼疲勞等。手術后如果繼續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仍存在再次近視的可能。不過醫生表示,即使視力回退,也基本不會退回到術前的近視水平。
任何治療手段都不可說是絕對安全。環球網的報道指出,近視矯正手術同樣存在風險。對有意愿進行手術的近視患者來說,除了考慮醫院的實力外,還要仔細考量自己是否符合手術標準,以及是否能夠承擔相應的風險。(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