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氣候是引發苦夏的首要因素。夏季天氣炎熱,氣溫高、濕度大,人體受此刺激,通常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及消化、循環、神經、泌尿系統等都會發生顯著地變化,容易導致人體代謝增強和營養素消耗增加,并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食欲減退,從而表現出倦怠、厭食、體重減輕、心悸、失眠等癥狀。
體質因素是引起苦夏的另一原因。“苦夏多發生在體質較弱的人身上,他們平時胃腸功能就不佳,遇天氣炎熱、濕度較高時,消化功能就更差了。同時,長期處在空調環境的人,也容易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和身體缺水、缺乏新鮮空氣等因素,讓暑濕邪氣乘虛而入,造成體質下降,產生種種苦夏癥狀。”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曉麗解釋。
不愛吃飯試試白扁豆煮粥
高溫時節,很多人食欲不振,再好吃的飯菜也覺得沒胃口。咋整?
“要想調理這種情況,首先要把平時愛吃的冷飲戒掉。因為在夏季,氣血聚集在體表,脾胃處于虛冷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再吃冷飲,只能加重脾胃的虛冷,食欲自然無法恢復。”王曉麗說,所以,果斷停掉冷飲,是恢復食欲的第一步。無論天氣怎么熱,一日三餐還是要吃的,最忌用西瓜代替飯。
她建議,炎夏還可以經常用白扁豆和大米一起煮粥喝。白扁豆是典型的健脾、除濕的藥食兩用之物,對于苦夏所致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清心除煩多吃苦味食品
多吃苦味食品也是對付苦夏的好辦法。中醫認為,夏時暑盛濕重,心火當令,而苦味食品既能泄暑熱,又可燥濕邪,利于恢復脾胃納運的功能。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具有消暑退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功用。因此夏季多吃一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還可解暑去熱、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苦味食品并不單指味道發苦的食品,除了苦瓜、苦筍、苦菜等人們熟識的苦味食品外,萵筍、芹菜、絲瓜、葫蘆等,也屬于苦味食品。
出汗多注意補鉀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中暑等癥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果中(如芹菜、毛豆、香蕉等)含有較多的鉀。茶葉中也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開空調要節制 運動也別停
要想徹底擺脫苦夏,在吃苦的同時,還需加強其他方面的自我調理與保健,比如多喝水、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控制肉食、生冷食品和甜食、碳酸飲料等,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同時重視夏季的作息規律,注意睡眠保養。開空調的時間有所節制,居室注意通風換氣。同時還要注意自我心理調節,防止情緒中暑,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強健的體質等。以上這幾點都做到了,消除苦夏自然不是難事。(記者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