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讀者胡女士問:我今年70歲,患2型糖尿病6年了。近1年來,每天總會出好幾次冷汗,早晨醒來時、晚上散步時或是吃飯時都會發(fā)生,一動就出一身冷汗,頭發(fā)、脖子和胸口都會濕透。有人說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請問是這樣嗎?應怎樣確診呢?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鄒曉玲解答:該病友應考慮“糖尿病性泌汗異常”,這是指發(fā)生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時,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現(xiàn)的汗液排泄異常,患有周圍神經病變的2型糖友中發(fā)生率可高達83%~94%。
糖尿病泌汗功能異常多表現(xiàn)為下肢尤其足部皮膚干涼,泌汗減少,甚至無汗,而上半身特別是頭頸部多汗,活動后明顯,尤以味覺性多汗(進食后幾分鐘內頸部及頭部出汗)為甚。其原因多認為與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節(jié)后催汗纖維受損有關。同時,糖友受損的游離神經末梢對溫熱的耐受性降低,可通過溫熱性發(fā)汗反射引起出汗。精神與情緒障礙在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中極為常見,這可導致掌心、腋窩等處的精神性多汗。受損的口腔痛覺神經對多種食物刺激發(fā)生反應也可引起頭頸部出汗。以上神經受損到一定程度,反應性則會降低而導致出汗減少甚至無汗。
因此,對于一個有明確糖尿病史的患者,如果常常出現(xiàn)下肢遠端少汗或無汗,而身體上部代償性多汗,精神緊張或活動后出汗增多,進餐時大汗淋漓時,我們均要警惕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所致的泌汗異常。可以通過“汗印法”來證實。汗印試驗簡便易行,把檢測泌汗神經功能的診斷貼膏貼在皮膚上,利用汗液與貼膏內化學成分結合后發(fā)生變色反應的原理,使用標準的顏色表測定開始變色及完全由藍色變?yōu)榉奂t所需的時間來確定是否存在異常。同時,應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嗜鉻細胞瘤、低血糖、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等導致出汗異常的疾病。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jié)氣,中國廣大地區(qū)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qū)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jié)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jié),廣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y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yǎng)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yǎ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