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3日迎來第二場活動嘉賓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馬曉慧)3月3日,由人民網健康和健康時報社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人·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圓桌論壇”特別節目第二場正式舉辦,本場嘉賓是來自健康公益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
當日E題:健康公益
冰桶挑戰讓許多人知道了“罕見病”。然而罕見病患者的處境依然需要更多關注和改善。罕見病領域還有哪些待解難題?健康公益組織如何規范發展?如何讓健康公益發揮作用?與會嘉賓在兩小時的“頭腦風暴”中,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給出建言。
健康中國人·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客人名單
當日嘉賓主持:
李晨玉:健康時報社總編助理
當日“客人”:
龍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聽力師
馮丹藜: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董事長
陳少波: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
黃如方:中國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
王家起:北京雪中金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各方觀點集錦】
龍墨:
·開展健康公益,公信力特別重要。作為受益的群體,怎么能讓捐贈人、讓社會捐助者更放心,這可能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
·在我國,每年有4500個孩子免費得到助聽器、免費驗配和免費一年的康復,這個力度在國際上都很少有。
·我們在不斷地呼吁,像聽力的輔助用品,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將來能夠逐步納入到系統化的保障中。
馮丹藜:
·健康公益要一步到位是很難的,實現健康公益,依然需要分步驟來。
·奔小康、實現中國夢,這是全體中國人的事情,其中就包括患有罕見病的人群。
陳少波:
·做公益、做慈善不容易!很不容易!只有切實投身到這個事業當中去,你才能感受到它的艱難。
·媒體的關注、社會的關注,包括醫療界專家的呼吁,和對罕見病正確的理解及描述,都可以推動國家對罕見病的立法。解決罕見病的問題有各種各樣的辦法,關鍵在于了解、關注,而且要下決心,現在就要干。
·無論是公募還是非公募的基金會,要想發展,只有透明,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你、看到你,知道每筆善款的流向。
王家起:
·企業在公益的層面是點和面的結合,過去大家叫慈善,我們現在叫公益。從理解上講,我覺得慈善是點,公益是面,可能公益影響的范圍更寬。
·企業獲得利潤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只有獲得利潤才能持續發展,只有企業持續發展了,才能再次拿出資金投入到社會當中,幫助更多的人。
·公益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參與、了解、關注,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關注面。
黃如方:
·關注罕見病其實就是關注我們人類的明天。
·我們在具體行動層面,在底層把工作做實,再通過大家在社會層面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