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病從口入”,這就意味著如果咱們不注意飲食安全,會很容易患上多種疾病。可以從“口入”的“病”包括很多層面的意思,除了食品衛生安全方面,還有攝入食物種類的多少,以及膳食結構比例等等。今天小于老師就講講我們平時都應注意防范哪些易從口入的疾病。
一、急性腹瀉。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一般情況是人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污染或被多種病毒感染的食物引起。
二、食物中毒。最常見的是攝入了被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吃了未煮熟的食物(如四季豆),還有可能是吃了一些發芽土豆,更有可能是食入了些危及生命的毒蘑菇或河豚魚的內臟等。
三、營養不良。營養學中提倡人們飲食要多樣化,如果一個人的膳食種類過于單調,就很有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從而導致疾病。當一個人只喜歡吃精致主糧不喜歡吃水果蔬菜時,易缺失水溶性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C,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部分沿海城市的人傾向于吃海鮮(白肉),相應的對豬牛羊(紅肉)等就攝入不足,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等疾病。因此,食物多樣化是保證健康的重要基礎。
四、各種慢病。膳食比例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葷素搭配是否均衡,熱量攝入與消耗是否平衡都會影響人體健康。當一個人膳食中熱量長期超標,動物性食物攝入比例過高,很容易導致三高疾病的發生,我國是全世界慢性疾病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慢性疾病。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給出的建議,普通輕體力人群每天熱量的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1800kcal-2250kcal左右,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5%-65%,蛋白質供能占10%-15%,脂肪供能占20%-30%,而患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脂肪占我們每天總能量的比例過高,有的甚至高達50%。
因此,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防止病從口入,我們不僅要注意食物的衛生安全問題,還應培養良好的生活質量,均衡的膳食文化,防止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作者介紹:于良,自媒體營養師,人民網健康頻道《小于營養“識”堂》專欄作者,北京營養師協會會員,全國十大金牌營養講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營養嘉賓,《中國食品報》《中國中醫藥報》撰稿人,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特聘老師。
搜索微信公眾號:yuliangy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