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延年秘錄》上也記載豆漿“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中醫理論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秋冬一碗熱豆漿,驅寒暖胃保健康”,因此,常飲豆漿對身體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豆子都適合磨豆漿,只有大豆類才行。常見的大豆有黃豆、黑豆、青豆這三種。最常用來磨豆漿的是黃豆,當然也有人用黑豆來磨。用這三種豆子磨成豆漿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成漿性,而其他豆子如綠豆、紅豆等,就不具備這種天然屬性。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豆漿,在去除殘渣之后是乳漿狀,而單純用綠豆或紅豆磨,是無法形成乳漿狀液體的。
用大豆類制成的豆漿營養價值比較高,擁有可觀的蛋白質含量,但這個含量和用水量也有很大關系。
雖然豆漿可以為我們提供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但是,從膳食纖維和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講,還是有缺陷的。因此,我們需要給豆漿加點“料”,讓它喝起來能更健康,營養也更均衡!小于老師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咱們在磨豆漿的時候可以把各種豆類混合到一起,推薦比例為70g大豆類(如黃豆、黑豆)、10g綠豆、10g紅豆、5g花生、5g紅棗,這樣的搭配,可以讓我們充分攝取到大豆中的蛋白質,而其他食材的混入也使得這杯豆漿“內涵”更豐富,微量元素比例也更均衡。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其他的豆類或雜糧混入,例如薏米、黑米、燕麥、青豆等等。制作這種豆漿時,我們不需要把殘渣都去除掉,用料理機把這些食材全部打成漿即可,這樣,雜豆類和大豆類以及雜糧中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都會融合一起,實現了膳食的營養均衡。
當然,這種現磨豆漿不可完全代餐食用,因為,它不能保證一餐的完整性,不僅如此,把一天的食材全部用料理機榨成漿狀飲用也是不科學的。【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作者介紹:于良,自媒體營養師,人民網健康頻道《小于營養“識”堂》專欄作者,北京營養師協會會員,全國十大金牌營養講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營養嘉賓,《中國食品報》《中國中醫藥報》撰稿人,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特聘老師。
搜索微信公眾號:yuliangy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