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插秧,四川安縣興仁鄉五郎村的張文瓊頸椎病又犯了。怕耽誤農活,她趕緊到鄉衛生院來找醫生蔣夢蝶。
“去年,就是蔣醫生用針灸給我治好的。”張文瓊趴在床上,一個勁地夸蔣夢蝶醫術好。蔣夢蝶是去年安縣招聘的10名全科醫生之一。興仁鄉衛生院發展中醫特色,吸引了喜歡針灸、推拿的蔣夢蝶。
“沒想到在基層衛生院不僅實現了做全科醫生的夢想,所學專業還派上了大用場。”蔣夢蝶一邊往張文瓊脖子上擦藥,一邊說。她所說的“大用場”是幫助衛生院組建了中醫理療科,并推動了衛生院發展。
走上全科醫生崗位后,慢慢地,蔣夢蝶發現,來看病的農民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多是腰腿、頸肩等部位的問題,適合用中醫理療,但他們對理療一無所知,更接受不了,包括張文瓊。
“以前,頸椎疼了,就找醫生開點藥吃,希望馬上好,可以趕緊去干活。”張文瓊的丈夫外出打工,家里5畝地全靠她一人操持。莊稼人有莊稼人的盤算,蔣夢蝶知道急不得,要讓他們接受中醫理療需要時間。她便趁給患者敷藥包時,講解針灸的功效。同時,用治好的患者做示范。“農村是熟人社會,農民相信口口相傳。只要能治好病,他們就可以接受。我有個偏癱患者,做了一個月的針灸、推拿,慢慢能站起來做康復鍛煉了。”
看到這么好的效果,“張文瓊”們主動要求針灸。一傳十、十傳百,“蔣醫生扎針效果好得很”不脛而走。一聽人說哪兒疼,去找蔣醫生扎幾針保準好,十里八村的農民都往興仁鄉衛生院跑。
來看病的都是農民,和他們熟悉之后,蔣夢蝶發現農村這方面需求很大。于是,蔣夢蝶壯著膽子找到院長楊方清,建議成立中醫理療科。
“沒想到,我的想法和楊院長一拍即合。”在蔣夢蝶的努力下,興仁鄉衛生院建立起了中醫理療科。目前,科室擁有治療床位12張,購置了紅外線烤燈,牽引床,中頻、超短波治療儀等設備。鄉鎮衛生院舞臺雖小,但蔣夢蝶卻可大顯身手,一展所長,每天都有20多位患者排隊找她。
2014年,興仁鄉衛生院中醫理療科年門診量達到7336人次,患者好轉率達到90%。“中醫理療科是我們半邊天啊。”楊方清說。
“一個全科醫生帶動了一個特色科室,一個特色科室推動了醫院發展。”安縣衛生局局長李建強說,全科醫生讓鄉鎮醫院成為農民看病就醫的首選,實現常見病不出鄉,“蔣夢蝶堪稱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