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王宇鵬)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對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做出全面部署。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的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的發展規劃,有何特殊意義與特色亮點?又該如何有效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原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對該《規劃》進行解讀。
這是我國首個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國家級規劃,意味著什么?
曹洪欣:《規劃》是我國首個由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的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的發展規劃。我認為具有四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以健康為主體的醫療衛生發展戰略的推進;三是有利于拓寬健康服務領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服務體系;四是有利于促進全民身心健康,加快建成小康社會與健康中國的建設。
國務院為何要在此時出臺這個文件?有什么重要意義?
曹洪欣: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廣泛,發展迅速,涉及眾多領域。國務院出臺這個文件,對明確中醫藥健康服務定位、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完善發展政策與保障措施等意義重大。
中醫藥健康服務是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活動,主要包括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涉及健康養老、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等相關服務。
建成小康社會與健康中國建設必須實現全民健康的基本目標,中醫藥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醫療衛生與健康服務資源,在養生、保健、醫療與康復等方面,以及養老、旅游、文化等領域,對維護民眾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是落實2013年國發40號文《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深化醫改,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與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對促進養生養老、健康旅游、文化產業、科技服務業發展,以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您認為《規劃》中的突出亮點是什么?
曹洪欣:我認為最突出的亮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構建以人為本的健康服務鏈,促進動態把握人體健康與疾病的生命過程,提高健康質量;二是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特色優勢,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三是推進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從政策導向上,調動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完善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的中醫藥健康服務質量保障體制機制。
如何理解《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
曹洪欣:《規劃》中確定了七項重點任務。我想重點從兩個方面舉例分析如下:
在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在支持相關機構建設、規范服務項目、注重健康管理的基礎上,一方面注重個人在健康促進中的作用,提高全民主觀追求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體現重心下移,構建社區、家庭、個人協調互動的健康服務模式。同時強化中醫治未病理念指導下的方法、技術、標準與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大力推廣中醫養生保健理論與實踐,達到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的目的。
在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方面,注重醫養結合,創新服務模式。一是創新特色養老機構,如在療養院、護理院等開展中醫藥防病治病服務;二是強化中醫醫療機構在老年病防治中的作用,在二級以上醫院加強老年病科室與老年慢病治療能力建設;三是發展養老服務新業態,如推進中醫特色老年人健康管理、開展社區與家庭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等。四是發揮中醫藥院校作用,加強適應中醫藥養老服務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養。
您認為,《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將如何落實?
曹洪欣:落實《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一是強化政府責任,發揮各地區中醫藥管理部門的牽頭與多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七項重點任務完成與主要目標的實現。二是注重市場驅動,《規劃》提出的各項政策性支持與全民健康需求,有利于調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三是突出屬地化管理與行業自律機制的建立,保障中醫藥健康服務任務落實、質量保障與水平提高。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