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有情調的時尚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跑步和健走。今天你跑了多少?走了多少?已經成為繼曬娃、曬美食之后,微信微博圈里又一被熱捧的話題。
但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一股走路“攀比風”正在微信、微博圈悄然蔓延,許多上班族紛紛發朋友圈展示自己一天的步行“紀錄”,有的甚至為沖榜首而“較勁”,運動開始變了味兒。
但是微信、微博等運動軟件記錄下的步數真的靠譜嗎?近日網上有兩名微信運動愛好者做了實驗,發現此款軟件要想“作弊”其實并不是難事,只要來回甩動手機或是手環就可以輕易地增加步數。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系副教授汪黎明說:手機計步原理其實很簡單,不過是手機內置了振動傳感器或協助處理器,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刻意地去搖手機等,都會改變數據。
汪黎明表示,計步器的原理都是通過加速計來計步,就是你動一下,從靜止到運動狀態,或者是速度改變它顯示你在運動,但是計步器計步是一個粗放的方式,因為它的敏感性不同,所以計步器的誤差還是比較大的,不會那么準確,這一點一定要知道。
飯后走路半小時對身體最有好處
記者了解到,有資料顯示:成年人每天攝入的熱量在2000大卡左右,維持生命體征和日常活動只會消耗1700大卡左右,多余的300大卡需要通過運動來消耗。走路1分鐘會消耗2大卡左右,按一秒鐘一步來計算,就是60步消耗2大卡。那么也就是說,要消耗掉多余的300大卡就需要行走9000步左右。專業人士表示,人每天走8000至10000步最適合,一般來說,飯后走路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對身體最有好處。
長春中醫藥大學骨科教授李紅科認為,運動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時下年輕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點贊和關注,運動攀比不可取。
李紅科表示,過度疲勞首先造成運動系統、整個機構沒有力量,如果過度運動踝部,走得過多或者跑得過多就容易崴腳,由于運動過多了,腳部的肌肉、韌帶沒有力量,支持不住。活動過多第二天腰、手關節容易紊亂,開始是容易造成小關節紊亂,腰部小關節紊亂,要是沒有得到好的治療的話就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很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運動過多的話就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滑膜炎,由于各個關節的支持全靠肌肉、韌帶支持,過度、疲勞的話肌肉、韌帶就放松了,這樣對骨骼就沒有保護作用,就容易造成骨折,有的時候脫位,都是過度疲勞的并發癥。
如何判定運動是否適度?
那么對普通人來說,又該如何判定運動的適度呢?汪黎明表示,剛開始跑的人容易過量,過量后典型的特點就是睡眠反而不好,早上起來食欲比較差,渾身酸痛,一兩天都緩解不了。正常人會有一點反應,但是2~3天就會慢慢消退,而且食欲和精神不會受太大影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此外,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孫茹提醒說,目前使用的手機計步器的指標量化對年輕人較為合適,中老年朋友則應謹慎采用。
孫茹表示,我覺得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還是憑自己的感覺能好一點。如果用計步器就會有那種強迫性的感覺,本來自己也都非常非常累了,然后還要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這樣就容易出現運動性的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