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陳燁菲)運作兩年的斯坦福大學亞裔肝臟中心青海、甘肅醫務人員與孕產婦乙肝教育干預項目成果17日在京發布,該項目創建人,斯坦福大學亞裔肝臟中心執行主任蘇啟深教授介紹:“乙型肝炎通過母嬰、血液和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有90%的可能感染慢性乙肝,消除母嬰垂直傳播格外重要。”
據衛生部《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顯示,我國有6.9億人曾感染過乙肝病毒,其中1.2億人長期攜帶乙肝病毒,同時每年約有35萬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引發的相關疾病(含肝硬化和肝癌等)。
乙肝感染率如此之高的很大原因是公眾的認識誤區。事實上,乙肝只通過母嬰、血液和性三種方式傳播,其中母嬰傳播是最主要的一種途徑,而認識偏見造就的盲區讓許多孕婦忽略了這一重要的事實,從而耽誤了乙肝母嬰阻斷和疫苗接種的黃金時期。
基于上述事實,2013年5月,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支持下,斯坦福大學亞裔肝臟中心與青海、甘肅兩地衛生廳及疾控中心啟動合作,選取兩省12個縣區開展試點,通過系列乙肝母嬰阻斷措施與乙肝健康教育活動,提高醫務人員乙肝防控能力,增強當地育齡婦女、孕產婦對乙肝防治的認識,建立了覆蓋全部試點區域的網絡醫護培訓系統,為攜帶乙肝病毒母親所生的新生兒提供免費免疫球蛋白,開展試點區域孕婦乙肝篩查。
項目統計報告表明,2014年青海省乙肝報告發病率為147.27/10萬,較2013年下降了36.29%,大部分項目縣區的發病率下降尤為明顯;新生兒首針及時接種率為97.81%,全程接種率達到了99.69%。其中檢測出的491名乙肝媽媽所生的新生兒中,97.56%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實現了母嬰阻斷。甘肅省在試驗區完成了百分之百的孕產婦乙肝檢測,12小時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及時率為99.29%。
“希望該試點項目能夠為青海、甘肅公共衛生項目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可以在兩省甚至全國推廣,成為中國乙肝防控與教育的重要典范。”蘇啟深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肝炎項目最近還提出,在2030年前,根除乙肝母嬰傳播,我們的項目還將協助中國政府朝這一目標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