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在8℃左右最爽口,烤肉在65℃左右最香嫩……適合的溫度能讓飲食更加美味。最新研究發現,溫度對于心臟病、皮膚病等多種疾病的防治,能產生良性作用。
南方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郝志文博士指出,如果我們人為地創造一個合適的溫度環境,可通過溫度刺激器官組織以及免疫系統,使之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從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36℃~38℃治春季皮炎。春季皮炎主要表現為手背等部位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伴有瘙癢。這些部位皮膚的溫度感受神經纖維分布較多,當溫度為37℃左右時,神經中樞的反饋調節,會促進胸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強免疫力,有利于炎癥的消除。將3%的硼酸溶液放入密閉容器中,加熱至37℃左右后,用無菌紗布在硼酸溶液中浸濕,敷于患處,每天3次,每次30分鐘。
45℃~48℃治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通常發生于大腳趾及踝、膝、腕等關節,局部疼痛、皮色潮紅。將關節的溫度升至45℃~48℃,有利于尿酸鹽結晶的溶解,緩解關節的炎癥。每晚睡前取45℃~48℃的熱水3000毫升,加生姜3~5片,小蘇打5~10克,泡腳30分鐘。注意,此方法只適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不宜使用。
18℃~20℃治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是鼻黏膜中肥大細胞、嗜酸細胞等靶細胞被激活,釋放活性物質所致,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研究發現,鼻黏膜在18℃~20℃的條件下,血管收縮,免疫球蛋白分泌增加,從而提高鼻腔的免疫力,有利于鼻炎的康復。每天早晚用18℃~20℃的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鼻腔,持續3~5分鐘后,用棉簽蘸取蜂蜜均勻涂于鼻黏膜。
43℃~45℃治胃腸炎。胃腸炎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研究顯示,43℃~45℃時,胃腸平滑肌的運動會減弱,從而使腹瀉、腹痛等癥狀減輕。取麥麩1500克,放入鍋內小火炒至變色,加入食醋200毫升,迅速攪拌均勻后裝入布袋中,放至43℃~45℃時,敷于胃脘部。每天早晚各1次,可止痛、除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