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事件暴露的,或許只是民營醫院急救車管理亂象的冰山一角。有關部門須加強對“120”等專用急救標識的管理和規范,還應以此為契機對違規配置救護車的亂象進行排查。
日前,網友爆料稱一輛河南商丘的120急救車,春節期間出現在海南三亞風景區。針對公車私用的質疑,商丘市衛生局調查后回應稱,該車屬于商丘市一家名為平原醫院的民營醫院,平原醫院派急救車前往海南三亞接病人情況屬實。不過,商丘市衛生局紀委書記崔洪軒表示,該急救車不在商丘市120急救網絡范圍內。
雖然平原醫院的急救車涉嫌公車私用的可能性很大,但從涉事傷員提供的三亞醫院診斷證明、商丘市衛生局等部門的聯合調查結果來看,“穿越大半個中國去接人”的說法很可能確無貓膩。但鑒于該急救車有可能沒在衛生部門備案又擅自加掛急救標識,該事件暴露的,或許只是民營醫院急救車管理亂象的冰山一角。
醫院急救車屬于特種車輛,其外觀噴涂、標識、調配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非院前急救車不允許噴涂“120”“999”等專用標識。如今商丘市衛生局查明該車輛不在商丘市120急救網絡范圍內,但網友曝光的照片卻顯示該車輛噴涂了“120”等急救標識,這意味著,涉事車輛很可能是一輛不合規范的“黑救護車”。
按照規定,調配急救車需遵循“就近、就急、醫院能力”的原則,從商丘派一輛急救車去三亞接一位骨折病人,無論如何都不合規范。然而,商丘市平原醫院院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們派急救車“去外地接病人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僅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知道,調配救護車亂象在民營醫院領域可能大量存在。
同樣,有關法律法規對急救車的配置也有明確規定,不是所有醫院都能隨意配置救護車。但現實是,多地媒體都曾報道“黑救護車”違規營運并謀取暴利的現象。一些不具備急救資質的醫院違規配置救護車,輕則可能讓一些需要幫助的病患付出不必要的經濟代價,重則可能貽誤最佳救治時機而造成醫療事故。
如果最終證實出現在三亞的急救車屬于“黑救護車”,有關部門不僅要依法依規對涉事車輛、涉事醫院進行處置,還應以此為契機對違規配置救護車的亂象進行排查。出于對公眾生命安全負責的考慮,有關部門須加強對“120”等專用急救標識的管理和規范,防止各種“黑救護車”繼續“謀財害命”。
一句話,對于民營醫院領域的種種亂象,相關職能部門不能任由他們“任性”,而應該出手時就出手。本報特約評論員湯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