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45天,最高達到40度,今年58歲的大學教授吳中輝被攙扶走進了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四層的疑難病會診中心。在這間大約30平米的小房間里,今天下午將有10名與他相似的胰腺病患者接受多學科會診。也正是在這里,吳中輝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病情。[詳細]
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表示,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多科協作發揮綜合優勢”是北京協和醫院最突出的特色。國際趨勢和協和醫院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建立疑難病會診中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多學科資源,有效開展跨學科協作診療活動,不僅有助于建立某類病種診療的金標準,同時會加速我國大型公立醫院職責向集中解決疑難重癥角色定位的轉化,為中國疑難病患者提供高水平診療和優質服務,這才是三甲大醫院應該啃的“硬骨頭”。[詳細]
“吳中輝,男,58歲,胰頭占位……”會診室內,問診大夫向專家報告患者的情況。幾年前,吳中輝曾接受過直腸癌手術,一次復查時偶然發現,胰頭部位有腫瘤,懷疑為惡性。自去年起兩次發作黃疸,還曾做支架緩解病情,今年3月再次發生黃疸,高熱,寒戰,使用大量抗生素等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由于病情復雜,為了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他從外院來到協和消化內科就診,被推薦至疑難病會診中心接受會診。
接著是20余位來自基本外科、消化內科、腫瘤內科、病理科、超聲科、放射科、放療科等科室的醫生們起身讀片、討論,最后商量出會診結果。十幾分鐘后,在門口等候的吳中輝和家屬被叫進會診室。
走出會診室,吳中輝告訴記者,自己的病情復雜,對于如何治療,以前遍訪多家醫院,各科醫生都有不同說法,現在聽了多科會診的意見,“心里清楚了”,“協和醫院有最好的醫生,我信任他們。癌癥并不可怕,但我要知道得明明白白。”[詳細]
這是一種探索。協和成立會診中心,將相關科室拿不準的病例,集中到會診中心,通過集體閱片討論,為每一位疑難病患者尋求最佳診治方案。中心創建的“醫生圍繞病人轉”的醫療服務模式,為大型綜合醫院整合多學科資源優勢,解決疑難病罕見病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這是一種堅守。整個一下午,記者一直隨同專家們呆在會診中心,每拿到一個病例,專家們都會集體閱片、集體討論10分鐘左右,最后由趙玉沛教授與患者(家屬)面對面交流5分鐘,給出治療建議,11個病例的會診、復診,近3個小時的時間,就這樣瞬忽而過。而這一會診模式,該團隊已持續了整整5年。當看到患者(家屬)走出會診中心時那充滿希望的眼神,聽到那發自內心的“千恩萬謝”時,不得不說,包括記者在內的在場所有人,收獲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