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球不簡單 燃脂又燒腦(健身視野·服務站)
本報記者 白光迪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以上圖片均為黃曉波攝 |
日前,2025年全國壁球錦標賽在福建龍巖舉行。壁球個頭不大,打起來很考驗選手的反應能力,可謂燃脂又燒腦。自從正式成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壁球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江蘇省鹽城市青少年壁球隊主教練張恒源介紹,新手如果想盡快入門,球感是門檻、動作是根本、移動是關鍵,練好基本功才能逐步提升。
培養球感找默契
初學階段,可以通過球館內外的不同場景來培養球感,幫助自己更精準地控制擊球力度與方向。
球館外的練習,包括徒手拋接、對墻拋接、墻面落地接球等方式。
徒手拋接時,雙手持球,將球垂直向上拋起約1.5米,待球下落時用雙手穩穩接住,10至15次為一組。熟練后可嘗試單手拋接,先練慣用手,再練非慣用手,重點感受球的重量與下落速度。
對墻拋接時,找一面平整、堅硬的墻面(避免玻璃或易碎材質),在距離墻面1.5—2米處站立,單手將球拋向墻面,待球反彈后,用慣用手接球,適應球從墻面彈出的速度。
墻面落地接球時,在距離墻面1.5—2米處站立,用手將球拋向墻面,待球反彈落地后再接住。初期可放慢速度,觀察球反彈的軌跡規律,后期可逐漸加快拋球力度或增加反彈墻面的次數,提升反應速度,適應球路變化。
球館內的球感練習,分為單墻基礎顛球和落地擊球兩種。
單墻基礎顛球從正手顛球開始,再到反手,后期可練習一正一反的擊球節奏。熟練后可面對壁球場地的前墻(正面主墻),用球拍輕擊球,球從墻面彈出后,再連續擊球。初期無需追求力度,重點保證球能穩定反彈,且每次擊球點盡量一致,培養“擊球—反彈—再擊球”的節奏。
落地擊球時,面對壁球場地的前墻,用球拍輕擊球,球從墻面彈出后,落在發球區前附近的場地內,球彈起后再次擊球。初期同樣無需追求力度,主要專注于球拍力量的控制、適應球的彈性以及擊球節奏,后期可逐漸加大力度,增加跑動空間,提升鍛煉效果。
掌握技巧防受傷
打球時,握拍、引拍、揮拍環環相扣,規范動作有助于提升擊球效果。
握拍是穩定發力的基礎。右手虎口對準拍柄右側棱(左手持拍者對準左側棱),形成類似握手的自然姿勢。手腕上翹固定,確保手腕穩定且控制好拍面角度。
引拍是擊球前的關鍵蓄力動作,要領是側身、沉肩、抬肘。當球向身體一側飛來時,迅速將身體轉向側面,擊球側朝向來球方向。雙腳前后站立,前腳指向側墻,后腳與前腳呈45度,膝蓋微屈,重心下沉。同時將球拍向后上方抬起,肘部自然彎曲約90度,肩部后引感受一定拉扯感,像拉弓一樣蓄力。
揮拍需遵循由后向前、由上向下的軌跡,注重手腕與手臂的協調發力。擊球時,從引拍位置開始,手臂帶動球拍向前下方揮動,手腕在擊球瞬間輕微發力“甩拍”,確保球拍面垂直于來球方向,擊球點控制在身體前方30—50厘米處,高度與胸口平齊最佳。擊球后不要立刻停拍,需讓球拍自然隨揮至身體另一側,同時身體重心向前移動,保持動作連貫。
壁球場地空間有限,球員需在快速移動中接球,掌握移動技巧是避免受傷的關鍵。
保持“隨時能啟動”的狀態。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屈,身體略微前傾,雙臂自然下垂或微微張開,確保能向前后左右任意方向快速移動,避免直立身體或雙腳并攏。
核心移動技巧為小碎步調整、大步跨出。當球的落點較近時,用小碎步快速調整位置,將身體對準來球方向,避免大幅度跨步導致重心失衡。當球的落點較遠時,在小碎步調整的基礎上,向落點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時伸出手臂擊球,擊球后迅速用小碎步回到“T點”(即場地中心位置),為下一次移動做準備。
若與他人同時向同一區域移動,需明確接球時機和空間,無論接球方或避讓方都應注意避讓,避免碰撞;移動時不要背對來球,始終面向前墻,同時用余光觀察球的軌跡,防止被反彈的球擊中;一旦他人進入自己的揮拍空間內或出現在設想的擊球線路中,請即刻停下所有動作,根據規則來罰分或者合球重打;避免在場地內快速急停或變向,如需改變方向,先減速再調整,減少膝蓋和腳踝的壓力。
科學進階別踩雷
江蘇省壁球運動協會理事、張家港外國語學校體育教師沈楓從事壁球教學12年。他提醒,初學者最重要的是保持動作的合理性,擊球穩定、避免受傷,不要盲目模仿職業選手在高強度對抗中的動作。
新手容易踩中的誤區包括這些方面:
追求快與猛,忽視動作穩定性。不少初學者上場后喜歡“猛力抽球”,以為力量越大越好,卻忽視了拍面角度和擊球軌跡的穩定。結果不僅失誤頻頻,還容易因為動作變形導致手腕或肩膀拉傷。
擊球后不及時回“T點”。壁球講究“擊球—復位—再啟動”,如果只顧著把球打出去,卻忘了迅速回到“T點”,就容易被對手輕松牽制在角落,陷入被動。
缺乏系統規劃,盲目模仿技巧。不少初學者看到網絡平臺上的高難度花式動作便急于模仿,卻沒有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的水平。壁球的提升必須循序漸進,先穩基本功,再逐步進階。
沈楓建議,初學者可定期拍攝自己的訓練視頻,與規范動作對照,及時發現問題。從興趣練習到系統訓練,可以遵循“333法則”:每周練習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堅持3個月,逐漸養成習慣且不過度疲勞。此外,找到水平相近、相互督促的壁球“搭子”,會讓訓練更有效。
此外,科學熱身是避免受傷的前提,每次訓練前應進行5—10分鐘動態拉伸以及移動和球感的練習。訓練結束后要注意冷身走動、靜態拉伸,并及時補水。
小貼士
壁球裝備這樣選
球拍:入門推薦重量110—130克,拍頭略輕、平衡點靠后,利于控制拍面穩定。拍面470—500平方厘米,容錯率更高。
球:藍點壁球彈性最強,球速較慢,落地后反彈高度較高,便于找到擊球點,適合新手。紅點壁球彈性中等,球速適中,是進階階段的選擇。黃點或雙黃點壁球,彈性最弱、球速最快,適合專業選手或高水平愛好者。
新手選擇壁球時還需注意兩點:一是看球的硬度,用手指輕捏壁球,感覺有輕微彈性但不塌陷為宜,過硬的球反彈軌跡不穩定,過軟的則缺乏爆發力;二是看球的磨損程度,建議新手選擇表面光滑、無明顯劃痕或凹陷的新球。
鞋:穿專業壁球鞋或羽毛球、排球等室內運動鞋,鞋底為不掉色橡膠或無標記鞋底,避免損傷場地。鞋側面需有良好支撐,不宜以跑鞋替代。
服裝:透氣、速干、寬松的運動服為佳。
護具與護目鏡:根據需求佩戴護腕、護膝。初學者佩戴護目鏡可減少賽場上的意外傷害。
(本報記者 白光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