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院士團隊肺結節人工智能診斷系統發布
隨著檢測設備的精密度和準確性日益提高,肺結節的檢出愈發普遍,醫學界對肺結節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12月18日,在深圳舉辦的2023人民好醫生大會暨第九屆醫生云大會上,鐘南山院士團隊代表、廣州醫大附一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梁文華教授發布了鐘院士團隊的肺結節人工智能診斷系統,以技術之“智”賦能百姓健康。
“肺結節是影像學表現為直徑在3cm以內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亞實性或磨玻璃樣的肺部陰影。隨著胸部CT檢查的普及,約60%受檢者可檢測到肺結節!绷何娜A介紹說,“由于肺結節復雜的特征,鑒別診斷具有很大的困難,過度診療情況普遍,鐘院士牽頭的一項全國研究表明,肺結節手術切除后為良性的比例超過20%,大部分結節需要長期隨訪!
梁文華介紹說,并非所有肺結節都具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而且常規的有創活檢手段對于小結節難以實施,因此存在被誤診的風險。“臨床對肺結節的鑒別診斷尤為重要,雖然從肺結節上取一點組織出來做病理檢查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但是這種診斷方法需要穿刺或手術,對身體有一定的創傷,而且在小結節中成功率低!
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肺結節的臨床診斷過程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霸阽娔仙皆菏繋ьI下,團隊進行了廣泛的前期調研和10萬+的建庫,并整合前沿的深度學習技術開展創新研發。此次發布的肺結節人工智能診斷系統,具有病灶智能識別、病灶良惡性判斷、基因突變預測、自動報告等功能,助力肺結節和肺部腫瘤的精準診療,降低誤診、漏診的概率!绷何娜A說。
“肺結節人工智能診斷系統支持CT圖像的云上傳,1至3分鐘即可生成結果,可在全國范圍普及應用,尤其基層醫院無需額外的建設成本,目前已實際應用超過百萬例。此外,鐘院士還帶領我們開發了血液DNA檢測技術,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一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闭雇磥恚何娜A認為,智慧醫療造福人民的前景值得期待:“希望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持續賦能下,我國各級醫療水平能夠得到同質化的提升,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