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為“乙類乙管”后防控措施的重點有哪些?國家疾控局回應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孫紅麗)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措施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問,調整到“乙類乙管”以后,是不是意味著完全放開了?調整以后疫情防控措施重點會發生哪些變化?
對此,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表示,顧名思義,原來叫“乙類甲管”,現在調整以后叫“乙類乙管”,甲管變乙管就是甲改成乙,但是“管”還在,調整的只是管的等級,而不是“不管”,更不是“躺平”。
常繼樂指出,當前,根據病毒的特點、疫苗接種的普及、醫療資源的準備、防控經驗的積累和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的提升等綜合研判,我國已經具備了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條件,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調整管理措施既是科學的,也是必要的。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氣、或者歇歇腳的信號,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常繼樂強調,不管是甲類、乙類甚至丙類傳染病,在流行的時候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傳播措施。
常繼樂介紹,調整以后的工作目標確立為“保健康、防重癥”,工作重心由防范全人群感染轉移到保護重點人群、降低重癥和死亡,目的還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調整以后防控措施的重點主要有幾個方面,概括起來叫“三重一大”:
一是加強重點人群保護。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保障充足藥物供應,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健康調查,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工作。
二是加強重點機構防控。做好養老院、社會福利院、醫療機構、學前教育機構等人群集中的重點機構防控,在疫情流行期間要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對像養老院和社會福利院這些機構,要適時采取封閉管理,嚴防機構內聚集性疫情發生。
三是做好重點行業防控。對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公安、交通、物流以及保障水電氣暖這些行業,要強化員工個人防護和工作環境的通風消毒,建立人員輪崗備崗制度。
四是動態開展大型密閉場所防控和大型活動管理。強化疫情動態監測與應對,疫情嚴重時,對人員容量大、空間密閉的場所,比如場站碼頭、大型超市、大型娛樂場所還有交通運輸工具等,短期內可以采取必要的減少人群聚集和人員流動等措施,暫緩大型活動的舉辦,來壓制疫情高峰。
另外,倡導堅持個人防護措施。健康中國行動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所以“乙類乙管”后,仍然要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及時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和加強針的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