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成功
7月1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簡稱“中山一院”)在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這是中山一院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繼應用于肝移植、腎移植后,首次應用于心臟移植領域。此次手術中實現了全程不中斷血流、心臟不停跳。
兩年探索破解心臟移植中缺血損傷難題
在傳統移植手術過程中,心臟必須離體、停跳及冷藏,不可避免會發生心肌缺血損傷,而心肌缺血是影響患者愈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導致術后受體心臟功能不全,心臟無功能,甚至病人死亡等嚴重后果。
中山一院副院長、器官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介紹,由于心臟是對缺血損傷最敏感的器官,若離體缺血時間超過6小時,手術風險將大幅增加。如何破解心臟移植過程中的缺血損傷難題,一直是全球科學家的重點研究方向。
因為心臟獨特復雜的生理特性,“無缺血心臟移植”從理念萌生到臨床轉化與無缺血肝腎移植相比,尤歷經艱辛。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在“全過程”中保持“無缺血、鮮活有力的跳動狀態”。其次,在心臟跳動狀態下,傳統的心臟移植手術方式,尤其是獲取和吻合部分是否能順利進行。最后,是人、心、機器的統一和諧。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心臟外科、體外循環科及手術麻醉中心等多學科團隊組成聯合攻關小組,經過兩年多的艱辛探索,進行了幾十例大動物實驗,從零開始,不斷設計、摸索、驗證與優化灌注手術方案,最終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心臟移植技術流程,并將該技術命名為“無缺血心臟移植術(Ischemia-free Heart Transplantation,IFHT)”。
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意味著之前預判不能應用的“邊緣供心有可能成為更多患者的福音”;同時可能將現有的供心功能評估階段提前,“大幅度提高心臟移植預后”。
“無缺血+不停跳”手術解決患者心臟問題
一切準備就緒,心臟移植團隊正等待著一位合適的患者出現。5月24日,67歲的福伯在中山一院就診時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臟核磁共振、超聲心動圖、血液檢驗結果都提示福伯的心臟已進入了終末期,心臟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左心室的收縮功能已經減退到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時,他還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肺動脈高壓、腎功能減退等基礎病變。
經過心臟外科、心內科、器官移植科等10余個專科的MDT會診,專家們一致認為,除了心臟移植,其余的常規手術治療已無法解決福伯的心臟問題。
6月26日下午2時,福伯和受體捐贈者同時進入了手術間。在對福伯僅能蠕動的巨大病變心臟進行切除的同時,供體獲取組的醫護人員們則在有條不紊地獲取供體心臟。在為供體心臟特意設計的一套灌注及保溫系統幫助下,供體心臟在器官槽內鮮活有力地跳動著,一刻也沒有停頓,并且保持著正常體溫,被順利轉運到受體手術間。
在將供心自轉移槽內,小心地移送到福伯心包腔內,并進行供心吻合的同時,手術臺下,監測患者呼吸、循環和神經系統狀態;體外循環下患者全身其他臟器功能的維護;設備機械管理、持續有效保溫、管道護理、PI預防等等各項工作都在緊張地同步進行。在手術過程中,肖海鵬、何曉順、董吁鋼、郭志勇等專家,全程進行著指導與協調。
“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歷時四五個小時,實現了將捐獻者心臟在“不中斷血供”“不停跳”的情況下移植給受者。手術結束36小時后,福伯拔除了氣管插管,多次心電圖檢查未發現心肌缺血表現,超聲心動圖顯示心臟射血分數從術前的16%升至78%,術后肺動脈壓力下降理想,目前已渡過了術后早期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關,心臟和各個臟器功能都順利恢復,近日可出院。
“無缺血”技術推動器官移植邁入“熱移植”時代
在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新聞發布會上,布萊根婦女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和移植外科研究主任、哈佛醫學院外科教授Stefan Tullius認為,這是器官移植的一個里程碑,將提高器官質量,增加器官的利用率,同時為進一步研究缺血、再灌注損傷對移植免疫的影響提供了基礎。
歐洲移植協會前任主席Bjorn Nashan評價道:“手術進一步證明了無缺血心臟移植的可行性,同時有可能顯著降低患者發生移植心臟血管病變風險的概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移植后的存活率,對需要心臟移植的患者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獲益。”
2021年4月,何曉順團隊的《“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開啟“熱移植”時代》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這也是我國首次榮獲此項大獎。《美國移植雜志》發表評論,稱這是“器官移植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器官移植將進入‘熱移植’時代。”世界移植協會主席Nancy Ascher表示:“‘無缺血’器官移植可以拓展至心、肺、腎等移植領域,并可向全球其他地區推廣,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記者 吳春燕)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