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家長要注意孩子近視的六大前兆 創造良好視覺環境
相關鏈接:
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董童)孩子在看電視或黑板時,會習慣性“瞇眼”;看書或玩手機時,會不由自主地靠近目標;長時間用眼后,還會時不時地用手揉眼睛或頻繁眨眼……這些征兆,作為家長是否有所注意?
對此,人民網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邀請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會長王寧利,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郭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視光師李巖,為大家普及近視防控的科普知識,指導家庭和兒童青少年做好近視防控。
0至3歲是視覺發育關鍵期
對于何時就要關注孩子的視力、預防近視,李巖提出:“在人的發育過程中,從出生到3歲是一生屈光度數變化最大的時期,初生嬰兒大部分為150度至200度的低度遠視。伴隨著成長,晶狀體逐漸平坦,眼軸逐漸延長,至學齡前階段,逐步完成正視化過程。0至3歲是視覺發育的最關鍵時期,0—12歲則是敏感期。”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屏幕的不良刺激,導致現在的孩子正視化過程提前完成,期間部分兒童開始出現近視并逐漸加深。3歲孩子的眼球初步發育完成,3至6歲期間是比較重要的發育階段。我們推薦從3歲開始,對孩子進行基本的視力檢查。”李巖表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經指導可有效配合視力檢查。
同時,李巖從年齡段上對孩子視力情況進行了解釋。他說:“一般3歲的孩子正常視力是0.5,4歲的孩子是0.6,5歲孩子是0.8,6歲的孩子可達到1.0。如果孩子3歲時檢查視力后,發現視力低于同齡的孩子,要進一步檢查,比如散瞳驗光眼軸、角膜地形圖檢查等。”
“6至12歲的小學階段,為近視防控的重點防控階段。孩子開始看書、寫作業后,受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低光照明影響,如果這時不注意用眼衛生,就很容易發生近視的情況。12歲至18歲的中學期間,孩子用眼程度達到高峰期,要面臨中考、高考的壓力,需重點關注視力變化情況,注意近視度數加深的速度。”李巖表示。
“因此,要根據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發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精神,建立屈光檔案,定期記錄孩子們的視力,眼軸長度、角膜曲率等屈光狀態情況,密切跟蹤孩子視覺健康發育的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他說。
要注意近視的六大前兆
李巖介紹:“近視的前兆主要體現在六方面。
第一,瞇眼。瞇眼時,眼瞼會遮擋部分瞳孔,減少彌散光線,減少散光影響,從而暫時提高和改善視敏度。
第二,眨眼。頻繁的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近視,增加視力清晰度。
第三,揉眼。當孩子們看不清目標時,常常用手揉眼睛,企圖更好地看清。
第四,皺眉。皺起眉頭,希望使雙眼都‘用力’,以此來改善視力。
第五,扳眼。少數孩子在看不清遠處目標時,常用力將外眼角的皮膚向外扳扯,達到同歪頭、瞇眼一樣的效果。
第六,歪頭。常發生的是歪頭看電視,歪頭時可減少部分彌散光線的干擾和影響,有些孩子甚至會養成歪頭的習慣。
如果有以上癥狀的時候,希望家長能夠帶著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眼科就診,排除近視。”
對于如何有效預防近視發生,他表示:“目前,近視的發生機制仍未完全清楚。普遍認為,近視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近視與戶外暴露、近距離用眼等因素有很大關系。孩子在日常學習時,要重點注意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采光照明、讀寫姿勢等因素。建議每天戶外活動兩小時以上,小學生線上學習時間每次不超20分鐘,中學生每次不超30分鐘,寫作業時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看近距離要一尺,身體離課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李巖還建議:“學校離家較近的孩子,最好步行上下學。如離家較遠,建議考慮提前兩站下公交車,然后步行,具體可參照《傳染病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指南》。已經近視的孩子,要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還要根據醫生的處理意見,科學矯正、隨訪觀察。”
保持正確讀寫習慣 家庭需配備學習用桌椅
適宜的桌椅可保障視力,家長在家中配置與孩子身高匹配的學習用桌椅時,如何判斷桌椅是否符合要求?
郭欣表示:“不合適的書桌椅,既會影響眼睛視距,也會因坐姿不正確增加孩子患脊柱彎曲等風險,還會增加學習疲勞、影響學習效率等一系列后續問題。在家中,父母配置書桌椅,需注意三點。
第一,學習專用的書桌椅,不能用其他的桌椅代替。比如餐桌通常會偏高,餐椅和普通椅子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而如果坐在床上,又會偏低、偏軟。
第二,參照《中小學生課桌椅各型號的身高范圍表》(GB/T3976-2014),準備可調適的書桌椅,孩子身高不同書桌椅型號也會不同。由于孩子身高比例不同,家長在參考范圍表一定要因材施教。比如調好后,孩子坐在椅子、凳子上,保持大腿與小腿垂直90度;同時背部是挺直的,上臂下垂,手肘在桌面以下3至4厘米。達到這個要求,說明書桌椅跟孩子的身高相匹配。如果書桌不可調適,可根據原則進行調整。
第三,家長為孩子提供適宜的書桌椅后,也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確讀寫姿勢,比如要保持肩部放松、上背部擴展、上臂與前臂呈90度角、手腕要放松、規律地呼吸。還有拿筆姿勢,有些孩子都做不到手離筆尖一寸,還有些孩子甚至都要拿到筆尖了。所以有了書桌椅,家長還要在平時多細心觀察孩子。”
創造良好視覺環境 家中應采取四項措施
此外,郭欣還表示:“在學校里,還有一項大行動就是視覺環境,包括采光照明的環境條件,而在家中則要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擺放書桌時,要注意使書桌的長軸和窗戶垂直。白天學習時,光線要從寫字手的對側射入。比如右手寫字,光線就從要左側射入;如是左手寫字,光線要從右側射入。當晚上自然光線較弱,優先使用房間頂燈;如光線仍然不足,用讀寫的作業臺燈補充。可根據《照明測量方法》,使用照度計測定桌面的平均照度值,數值應不低于300勒克斯。家里如沒有照度計,可在手機上下載相應軟件測量。數值還有一個高限,不能過低,也不能過強。
其次,夜晚看書時,不能光有臺燈,還要有房間的頂燈。臺燈要放在寫字手的對側前方,色溫不超過4000K,這種色溫下讀書學習,會讓孩子心境平和,提高學習效率。使用色溫可調的臺燈時,夜晚應將色溫調到4000K以下。色溫不可調,且高于4000K的讀寫作業臺燈,不建議在夜晚使用。
再次,不應使用不帶燈罩的裸燈用于學習照明,書桌上也不應當放置玻璃板或容易產生眩光的物品。有的家庭寫字臺上會壓一個玻璃板,我們是不建議的。
最后,建議家長選購燈具時,要學會看產品說明書。如果家庭房間頂燈和讀寫作業臺燈,不符合相關衛生標準要求或產品標準要求時,建議家長及時更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
低度近視學習時是否佩鏡 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于低度近視的孩子配眼鏡后,看書、寫作業時要不要戴的問題,李巖表示:“低度近視是指300度以下的近視,看書、寫作業時要不要戴眼鏡,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眼在看近處時,需要調節才能看清書本上的字,這個過程是人眼晶狀體直接參與的。晶狀體好比一個凸透鏡,看近時,晶狀體變凸,增加的屈光力讓看近更清晰。一般人們習慣的閱讀距離,是33至40厘米。為看清書本上的字,對于33厘米的閱讀距離而言,人眼需要3個D(屈光度)的調節力。”
“但人們都喜歡偷懶, 33厘米的閱讀距離,很多人會用2.5D的調節就能看清楚,就會造成實際動用的調節力和理論值差異,在醫學上叫‘調節滯后’,從而導致最清晰圖像的位置處于視網膜后面,這種屈光狀態,對近視進展的控制極為不利。看近處時,雙眼視軸會發生匯聚的過程叫集合,集合功能是在配鏡和戴鏡過程中需考慮的問題。”李巖說。
“近年來研究發現,近視眼患者并非是調節過強,而是調節力不足,調節靈敏度下降,調節滯后更為明顯。因此從臨床看,干預措施要從改善調節力和調節靈敏度、減少調節滯后做起。”李巖還表示,“雙眼看東西的位置叫眼位,這也是在配鏡過程中要慎重考慮的問題。一般人群中完全正位的眼睛非常少,眼睛多少會存在某種程度的內隱斜或外隱斜,看遠看近時不太一樣,這也是要在配鏡和戴鏡過程中考慮的。以上這些情況,要到正規醫院找視光專科醫生判斷,需檢查雙眼視功能具體指標后才能確定。”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