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走多了,腳跟痛
跖腱膜炎最常見,患者應休息
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翁習生
當下,最火的群眾運動莫過于廣場舞和快步走了。很多中老年人在鍛煉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的足跟雖不紅不腫,但一走一跳就疼痛難忍,以為是自己足跟長了“骨刺”。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習生告訴記者,足跟痛以中老年人及體重較重者、有過足外傷史、長期站立或過度運動者多發,主要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發生病變。足跟骨刺雖然也是原因之一,但兩者并不存在必然關系,不能誤認為足跟痛就等同于跟骨骨刺。
翁習生說,足跟痛的原因有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跖腱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高壓癥等。其中,跖腱膜炎最為常見。跖筋膜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在長期暴走、過度跳廣場舞等情況下,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進而誘發足跟痛。患者的疼痛有獨特表現,首先是晨起下床最初幾步時疼痛最重,痛感類似踩到釘子或被刺扎到。有時疼痛會迫使人只能在原地站立,而不能活動,但行走幾步后疼痛就會明顯減輕或消失。另外,負重活動或大量活動后疼痛會加重,休息后有明顯緩解,可是從休息的地方再起立行走時又會發生疼痛。
發生足跟痛的患者,首先應到醫院檢查尋找病因。患者在急性期應注意多臥床休息,每天堅持做跖腱膜牽拉鍛煉和踝關節背屈、跖屈運動(即腳腕轉動,使腳尖上下搖擺)。尤其是早晨下床前,先鍛煉再起床可減少疼痛,長期堅持還可以幫助炎癥消退。同時,口服消炎鎮痛藥,必要時可采取痛點封閉治療。最后,翁習生建議,足跟痛患者應盡量選穿輕軟合適的鞋子,注意減少久站和長時間行走,不要讓足部過度疲勞,并堅持每晚用溫熱水泡腳20~3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復。此外,要慎用按摩推拿來減輕癥狀,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可能會引起相反的結果。(記者 江 越)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