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外敷止關節痛
河北讀者沈女士咨詢:我父親有風濕病,最近天氣轉涼,關節又開始疼了。當地醫生推薦了一個止痛方:取白芥子適量,研成末,用50℃左右溫水調成糊狀,均勻攤在布上(藥膏厚度約1厘米),貼于病變關節部位,1小時后取掉,用溫水洗凈皮膚,一般用藥數分鐘后,疼痛就能明顯減輕。3天1次,連用3次。請問這個方子可以用嗎?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研究部副研究員蒲昭和解答:中醫將風濕病歸為“痹癥”范疇,認為是風、寒、濕之邪阻塞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白芥子粉外敷治寒濕性關節疼痛效果較佳,有效率可達95%。其有祛風散寒、逐濕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等癥。白芥子煎服多用于祛痰除飲,外用則長于通經絡、消腫痛。《日華子本草》記載,白芥子“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它是中醫“發泡療法”的常用藥物,藥粉經水解后會對皮膚產生發熱、發紅,甚至起泡的刺激作用,進而達到通經絡、調氣血的作用。如果關節有瘀血阻滯、紅腫疼痛,在調糊時可適量加點醋,止痛消腫更好。本方法也可用于肩周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引起的疼痛。
需注意,一般貼敷時間應控制在半小時到2小時。如貼后出現較強燒灼或疼痛,可提前取下;如只感覺發癢、發熱,且有舒適感,可延長貼敷時間。用藥1天后,如有局部瘙癢,是正常反應,停藥后會自行消失。但皮膚有潰破者不宜使用。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