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明:社會辦醫需加強協作 實現差異化發展
![]() |
郝德明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袁婷)3月9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19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在“中國社會辦醫品牌的塑造與發展”主題論壇上表示,社會辦醫發展迅速,但服務量提升仍不明顯。社會辦醫界需要思考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優質服務。
郝德明在論壇上說,社會辦醫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社會辦醫發展迅速,目前全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已經有52萬多家,占全國醫療機構的52%,非公立醫院20404家,占全國醫院的62%但是,與這個體量相比,非公立醫療的服務量很小,大概是20%左右。然而服務量如不能突破,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優質服務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郝德明認為,社會辦醫界同仁首先思考,社會辦醫的方向如何實現與公立醫院差異化發展。此外,社會辦醫服務量小,與社會辦醫品牌建設不到位有關系。曾經,社會辦醫背上“三不”稱呼——政府不放心,社會不認可、百姓不滿意,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打造社會辦醫的品牌和口碑,讓更多老百姓認識社會辦醫。
郝德明認為,社會辦醫還應思考社會資本多元化的問題。目前我國社會辦醫的資本形態比較多樣,有外資獨資、中外合資;也有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混合制,上市企業股份制;還有企業之間的股權合作制;還有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合伙制以及自然人開設的門診。由于資本具有逐利性,那么如何兼顧社會辦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直是社會辦醫思考的問題。在這個領域,曾經出現一些問題,造成一些不良社會影響,比如說早期的魏則西事件,去年的沈陽騙保案,這就是沒有處理好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社會發展良性發展需要吸取這些教訓。社會辦醫界要認真思考,如何既能處理好投資人的利益保護,更能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郝德明談到,在推動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政府推出了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五項基本醫療改革制度,社會辦醫應該思考,如何在新一輪醫改中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國家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在論壇上,郝德明談到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協會作用的問題。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作為行業協會,要積極促成行業之間的大協作,建立全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專科醫療協作體,促成“醫協體”和“醫聯體”融合發展,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公立與非公立協作共同推動分級診療體系建立。
郝德明說,日前,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正式成為國際醫療品質協會ISQua的成員,將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將在推進社會辦醫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