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醫療界,整個社會都應關注罕見病防治
2月28日,《121種罕見病知識讀本》發布會暨2019國際罕見病日高峰會議在京召開。在第一場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就“健康中國人行動與罕見病防治事業”主題,建言獻策。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會長金大鵬,全國政協委員、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楊佳,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長、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秘書長郭渝成,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上海醫學會罕見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李定國,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二丹,廣東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主任劉麗出席本次論壇。
第一場圓桌論壇嘉賓在臺上探討議題。
推動罕見病防治工作助力健康中國戰略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會長金大鵬表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礎。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做好罕見病防治工作,我們一直在努力。
金大鵬介紹,近年來,北京醫學會一方面積極推動京津冀罕見病工作協同發展,一方面廣泛聯系全國各地罕見病領域專家學者,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推進罕見病相關研究工作。
2月28日,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發布《121種罕見病知識讀本》,希望借此幫助廣大醫務工作者提高罕見病的診療水平,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引導大眾了解罕見病,提高遺傳性罕見病的預防水平。
整合數據資源助力罕見病研究
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二丹指出,罕見病防治工作不僅是醫療方面的工作,更是整個社會的工作。
如何更好推動罕見病防治事業,他建議通過信息化網絡,將罕見病相關的數據和信息整合起來,一方面可以用于指導醫生的鑒別診療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用于開展大范圍、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進一步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
罕見病治療協作網提高綜合診療能力
廣東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主任劉麗介紹,國家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可以通過對罕見病的集中診療、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方式,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作用,提高我國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實現罕見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切身感受到個人力量的局限,建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就是把力量集結起來,把資源整合起來,提高綜合診療能力,更好地為罕見病患者服務。”劉麗說。
做好出生缺陷防治 降低罕見病風險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長、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秘書長 郭渝成表示,出生缺陷干預與救助有利于罕見病早防早診早治,在提升出生人口素質、減少醫療負擔等方面發揮了應有作用。
郭渝成介紹,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積極開展罕見病篩查和救助工作,在全國20個省市對141萬出生缺陷的孩子進行了罕見病篩查,同時,對9000多名有出生缺陷的患兒進行了救助。
罕見病患者迎來春天
全國政協委員、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楊佳表示,隨著有關罕見病的政策文件不斷發布,以及醫學研究水平的不斷進步,罕見病患者將迎來春天。
“我本人也是一名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罕見病患者,29歲時因病失明。作為一名罕見病患者,我能夠切身感受到社會對我們的關懷,。”楊佳說。
(鄧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