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之智慧醫療專場
改善醫療服務 智慧醫療“強基層”大有可為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崔元苑)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廣泛運用,智慧醫療針對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在多個領域均發揮出了積極作用。通過醫院信息化建設和升級改造,優化醫療服務流程,進一步推動醫療服務從院內向院外延伸、從治療向健康管理延伸,智慧醫療已經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便利。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多家機構共同舉辦“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由人民健康和人民網天津頻道共同主辦的“智慧醫療”專場論壇上,來自天津市醫療衛生界的7位嘉賓就如何實現“智慧醫療”的跨越式發展交流經驗、建言獻策。
通過智能技術實現醫者提高技術、病人舒心就診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院長孫豐源表示,智慧醫療技術要實現醫院提高醫療技術、病人舒心就診。
孫豐源指出,醫療領域運用現代科技和智慧技術要實現兩個目標:其一是從病人角度而言,要通過智能技術,讓病人方便、舒心、快捷地就診。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為例,該院的門診已經完全取消窗口,用手機就可以直接進行就診、交費、取藥等一系列動作,同時病房已經全部實施電子病歷,預計今年全院門診也將實現電子病歷。
第二個目標是從醫院角度而言,智慧醫療就是要串聯起各個科室、各個醫院的醫療技術,整合各項醫療資源,使得醫院整體的醫療技術得到提高。孫豐源舉例稱,比如在邊遠地區,一些醫院能夠進行全科手術,但進行更加專業的手術如眼科手術則不具備手術條件。這個時候,運用網絡進行指導、運用智慧醫療進行幫扶就很有必要。
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創新中醫醫療服務新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表示,中醫藥的標準化發展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張智龍指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正在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如何運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在不斷傳承中醫藥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探索中醫藥服務新途徑,實現中醫藥標準化建設,促進行業和產業的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多元化的需求,是每一個中醫人的責任。
對此,他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是推進中醫藥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中醫藥標準化建設。要解決中藥材質量問題,解決中藥飲片抓藥不準、分劑不勻、抓取時間長的問題,解決中藥煎煮規范化的問題。可以這樣說,現在的中醫藥走的是‘精、準、優’之路;其次是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建設,疏通醫療“神經末梢”。張智龍認為,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加強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推進中醫遠程醫療服務;二是創新中醫醫療新的服務模式,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醫療健康服務。
信息化提高醫療質量與效率 為智慧醫療發展帶來便利
“醫療信息化提高了醫療質量與效率,是智慧醫療的關鍵支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表示,今年兩會上,“智慧醫療”仍然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焦點之一。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廣泛應用,智慧醫療對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大力推動醫院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改造,不但可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讓“信息多跑步,患者少走路”,而且可以推動醫療服務從院內到院外的延伸、從治療向健康管理延伸,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智慧醫療發展帶來的便利。
張伯禮稱,我國醫療信息化整體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未來分級診療的逐步推進,相信醫療信息化建設領域的投入力度會不斷加大,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張伯禮今年的提案之一是用信息系統支撐三級醫療的發展。他建議推動醫院信息交換的標準化,實施醫院大數據戰略,打通醫院間的數據流動與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構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臨床輔助診斷系統。
推進智慧醫療與信息化相結合 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
天津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建國指出,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衛生只有與智慧醫療和信息化結合起來,才能全方位地保障人民健康。他介紹,近年來,天津市衛生計生委在智慧醫療建設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在醫院智慧服務方面,以天津智慧醫院建設為代表,通過流程和數據對醫院進行管理和分析,用現代化醫療技術手段提高醫院的技術水平。通過進一步改造就醫流程,廣泛應用多渠道預約診療,群眾就醫“三長一短” 問題(掛號時間長,等候時間長,檢查取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得到緩解,初步實現了診療效率和患者就醫感受的“雙提升”。
“在醫院管理方面,電子病歷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智能技術的應用使醫生一目了然,準確性和效率明顯提升。”王建國稱,這些智能管理服務技術助推了天津數字化醫院的建設,為患者帶來福音,為醫院發展帶來支撐,并為社會提供更好的高質量的服務。
破解醫療管理難題 把醫護人員的時間還給患者
“智慧醫療和人工智能是醫療改革和醫療管理的主要抓手,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最有效措施。” 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天津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杜洪印表示,中國人口最多,比其他國家更需要用信息化來解決問題。同時,人口優勢讓我們可以比其他國家積累更大量的數據。
杜洪印認為,雖然由于生物特異性決定了人和人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導致醫療人工智能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但是,醫療人工智能新技術,在醫療的整個環節中,除了需要患者提供體內生物樣本這一必須的環節以外,在其它所有環節都可以發揮作用,至少能起到輔助(或協助)作用解決部分問題。
“如何用信息化技術解決醫療管理和醫學實踐問題,是值得每一個人深入思考的問題。”杜洪印指出,醫療活動的諸多環節中,規律性的、規則性的、常見的東西完全可以依靠醫療人工智能來解決,但是要達到個體化精準解決問題,還需要醫生和人工智能之間通過配合來完成。通過利用醫療人工智能,至少能把醫護人員包括管理者的大部分時間解放出來,把醫護人員的時間真正還給患者。這些問題看似遙遠,其實現在正在一步步地走近現實。
利用智慧醫療強基層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張建寧院長表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關鍵在于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作為高效改善醫療服務的重要手段,智慧醫療在“強基層”中大有可為。
據張建寧介紹,為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構建全科醫生臨床技能培訓基地,實施“五個一工程”(編制一套繼續教育規范,建立一支導師隊伍,完善一個臨床技能培訓體系,形成一套臨床實踐技能考評方案,建設一個“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三甲醫院醫生與社區醫生以手機和電腦做為學習和互動載體,結成一對一的師生關系。社區醫生可以靈活利用碎片化時間,無須脫產也可以進行線上可視化教學,再結合線下回到醫院進行實踐操作。”張建寧表示,基層醫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把病人的病例和檢查、化驗結果推送給“一對一”的導師,也可以與專科醫生(二級導師)聯系,為病人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這樣既可以提高基層醫生的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可以讓導師在患者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品牌,實現雙贏。
信息化技術為患者帶來便利 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
“信息化技術為患者帶來了便利,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其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院長李彤認為,智慧醫療為患者既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又解決了看病貴的問題。通過智慧服務讓患者就醫更便捷,體驗更舒適
李彤指出,通過智慧醫院提供最新的治療手段與最優化的治療方案,規范了醫療行為,降低了醫療費用。對醫護人員來說,智慧醫院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提升專業能力, 更快速、更高效的接觸到前沿的學術動態,還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對于管理人員來說,智慧醫院能為醫院的質量管理、資源配置管理、績效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提供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的一系列決策輔助體系。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