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盛,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日子,有些人在游玩過后卻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嗓子癢和輕微咳嗽等癥狀。這些癥狀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著涼感冒,但是患者在吃完感冒藥后,癥狀并未得到緩解,每天噴嚏打不停,一不留神清水鼻涕就流了下來,到了晚上又出現鼻塞,鼻子堵得睡不著。于是去看醫生,醫生在仔細詢問病史后斷定,這些癥狀的“元兇”并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用藥,規避過敏原之后,經過一段時間即可康復。
春季是感冒,流感和過敏的高發季節,氣溫逐漸回升的同時,各種病毒細菌也隨之復蘇,加上天氣忽冷忽熱,空氣中滿是花粉和各種微生物,就會引起感冒、過敏或流感,而這些疾病都表現為打噴嚏、流涕、鼻塞等,較難區別,所以在治療時容易使人陷入誤區。那么應該如何區分它們呢?
感冒、流感和過敏對照表(“達醫曉護”供圖)
1、發生的時間是否相同
如果在每年相同時節出現打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就可能是過敏,而不是感冒。季節性的過敏所引起的打噴嚏、流涕和鼻塞常發生于每年相同的時節和特定的類似條件下,比如有花粉的春天或落葉的秋天,免疫系統在人體吸入或接觸花粉、霉菌或動物的毛屑等過敏原后出現過度的反應,釋放組胺引起鼻腔和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水腫、充血,導致人體出現打噴嚏、流涕、鼻癢、鼻塞等癥狀。而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雖然在冬天常見,但在一年之中任何季節和環境中都有可能發生。
2、癥狀持續的時間是否相同
區分感冒、流感和季節性過敏最快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癥狀持續的時間長短來判斷。普通感冒病程一般持續3~10天,流感持續時間稍長,通常也會在1~2周后緩解,感冒和流感的病程很少會超過兩周。而季節性過敏的癥狀在一直持續接觸過敏原的條件下,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病程較長,所以在春天或秋天這些花粉較多的季節,過敏癥狀超過6周到9周也并不少見,而且如果不規避過敏原進行治療,癥狀是不會消失的。
3、癥狀存在是否具有規律性
如果癥狀是隨時間段、氣候、環境和地點而改變,并且具有一定周期性或規律性,就可能是過敏。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打噴嚏和流涕是連續性的,一般持續數天,隨感冒的好轉而逐漸減輕、消退。而過敏導致的這些癥狀則可能會隨時間段、天氣或環境的不同而表現得輕重不一,比如天氣晴朗、干燥、多風時,植物花粉囊更容易被吹散破裂,隨風飄散,導致空氣中花粉濃度增加,對花粉過敏的人群在戶外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過敏癥狀,而這些人待在室內,過敏癥狀則會輕些。
4、是否伴有發熱、頭痛和肌肉酸痛的癥狀
如果伴有發熱、頭痛和肌肉酸痛的癥狀,就可能是感冒或流感。季節性過敏一般不會引起發熱、頭痛或肌肉酸痛。
5、是否有黃色或綠色的鼻涕
如果有黃色或者綠色的鼻涕,就可能是感冒或流感。季節性過敏通常會伴有稀薄的清水鼻涕,而不會出現黃色或綠色的鼻涕。但容易混淆的是,過敏患者有時比較容易引起感冒和鼻竇炎,這個時候也會出現黃色或綠色的鼻涕。
6、是否具有傳染性
如果具有傳染性,就可能是感冒或流感。感冒和流感是由病毒引起,具有傳染性。季節性過敏是由過敏導致的,雖然可能遺傳,如父母一方有過敏性疾病,子女過敏的發生風險要相對高些,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子女過敏的風險會更高,但它不會傳染。
7、眼睛是否發癢、流淚或伴有水樣分泌物
如果眼睛發癢、流淚或伴有水樣分泌物,就可能是過敏。過敏也可表現為過敏性結膜炎,出現眼睛癢、流淚、眼紅或眼瞼腫脹等癥狀。這些癥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伴隨鼻部癥狀一起出現,通常感冒或流感是不會出現這些癥狀的。
8、是否有黑眼圈、經常揉搓鼻子或鼻梁上出現橫向的皺痕
如果有黑眼圈、經常揉搓鼻子或鼻梁上出現橫向的皺痕,就可能是過敏。有季節性過敏的人由于鼻粘膜充血、腫脹,引起眼睛周圍局部靜脈血液循環不佳,出現黑眼圈及浮腫,這種黑眼圈被稱為變應性黑眼圈;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經常因為鼻子癢和鼻腔不通,用手掌向上揉鼻子,就會出現過敏性敬禮癥;另外還因手掌反復向上揉鼻子,在鼻梁上留下橫折,這些橫折就是過敏性鼻皺痕。當然,感冒了的人有時也會有黑眼圈和揉搓鼻子的動作,但季節性過敏者的這些動作較多且維持時間較長。(蔣本然)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