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鄧小姐飽受牙痛困擾長達三年,經常奔走于各大醫院口腔科治療,卻始終沒有好轉。直到3個月前,鄧小姐的右側耳朵出現持續耳鳴,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求診才得知,讓她備受折磨的牙痛,竟是因為顱內長出了“珍珠”。當然,此“珍珠”非彼“珍珠”,而是一種顱腦腫瘤——顱內膽脂瘤,也被稱為珍珠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彪介紹,這是一種良性腫瘤。在早期通常沒有什么特殊癥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就會有相應的臨床癥狀產生,治療方案主要是手術。
彭彪介紹,顱內膽脂瘤是良性腫瘤,發病高峰年齡約40歲,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膽脂瘤被認為起源于胚胎源性殘留上皮,常見于巖尖、乳突和中耳。后天性膽脂瘤常常繼發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中耳滲液。
“顱內膽脂瘤在早期通常沒有什么特殊癥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就會有相應的臨床癥狀產生。”彭彪介紹,顱內膽脂瘤通常好發于橋小腦角和鞍旁。
橋小腦角膽脂瘤通常因為三叉神經痛而起病,約占70%。有的人起初是因為“牙痛”去看口腔科,經過各種治療,甚至拔牙,最終仍不能緩解“牙痛”,進行顱腦MRI后才發現為橋小腦角膽脂瘤。有的人還會有耳鳴、耳聾、面部感覺減退、口角歪斜、吞咽嗆咳、吞咽困難、行走不穩等癥狀。
鞍區膽脂瘤則常常以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為早期的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失明。少數人可有內分泌障礙,表現為性功能減退、多飲、多尿等垂體功能不足以及下丘腦損害癥狀。
彭彪提醒,當出現以上癥狀,而又遲遲找不到原因時,不妨通過顱腦核磁共振(MRI),排除一下顱內膽脂瘤。
彭彪說,顱內膽脂瘤的治療方案主要是手術。目前橋小腦角膽脂瘤及鞍區膽脂瘤的手術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腫瘤全切率高,治療效果好。由于顱內膽脂瘤屬于良性腫瘤,術后一般恢復情況良好,如果腫瘤能夠大部分切除甚至全切,一般復發時間較晚,可延至數年甚至數十年。(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胡骕 闞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