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腫瘤姑息治療研討會在河南科技大學召開

人民網洛陽10月31日電 近日,2016 ASCO·中國洛陽·國際腫瘤姑息治療研討會在河南科技大學召開。這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Clinical Oncology, ASCO)繼去年與該校成功舉辦“ASCO·中國洛陽·上消化道腫瘤多學科管理研討會”后的又一次學術盛會,也是ASCO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姑息治療研討會。
世界衛生組織在腫瘤工作的綜合規劃中確定了預防、早期診斷、根治治療和姑息治療四項重點。早期姑息治療的介入可使患者選擇更好的治療模式,臨床醫生更加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一般狀況,避免了臨終期患者的過度治療,這樣可以提高其臨終生存期和生活質量。2010年,美國麻省總醫院專家將研究成果《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早期姑息治療》被《新英格蘭雜志》發表。2012年,ASCO最新發布的臨床指南指出,所有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診斷初期,除了標準癌癥治療外,還應提供姑息治療。
河南科技大學在食管癌研究領域已躋身世界水平。據記者了解,該校醫學院院長高社干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關于“牙齦卟啉單胞菌可能是食管鱗癌的一個危險因素”的研究發現,于2016年1月被國際權威期刊《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雜志發表,在國內外引發較大反響。
本次國際腫瘤姑息治療研討會會議主席、河南科技大學校長孔留安認為,我國食管癌發病率居世界首位,擁有豐富的病患資源,通過建立醫院腫瘤病例信息,收集食管癌臨床診治及預后信息,建立全球最大的食管癌腫瘤標本數據庫,再疊加我校對食管癌的研究新成果,有利于探索科學防控和姑息治療的中國經驗。在此方面,我國有可能在該病種姑息治療方面實現單點突破,取得國際領先水平。
“ASCO是世界腫瘤學權威學會,在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孔留安表示,以本次國際姑息治療研討會為契機,搭建一個合作平臺,與國際接軌;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共享數據研究成果,實現共贏;以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為終極目標,力爭使中國成為推動世界腫瘤學科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社會上對姑息治療的認識存在較大誤區。有人認為,姑息治療是等待死亡,消極被動治療的一種安慰手段。本次會議組委會秘書長、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高社干教授認為,這種陳舊的認識必須刷新。姑息治療已成為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治療模式,其目標是讓患者活得好,有尊嚴。姑息治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本身,更是關注患者本人和親屬,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精神健康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