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加速器精準放療系統項目獲國家扶持

數字診療裝備是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極其重要的基礎裝備,也是推動新一輪健康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具有高度的戰略性、帶動性和成長性。“容積影像多模式引導的高強度加速器精準放療系統項目”,在不久前獲得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8400萬元經費支持。這為突破國產精準放療技術及裝備提供了極大的推力和關鍵契機。
國家重點支持數字診療裝備研發
記者了解到,經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部際聯席會議審議,“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被列入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啟動的6個試點專項之一。如今,該專項已進入實施階段。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提到,由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創新鏈和產業鏈不完整等,我國醫療器械特別是高端影像診斷和大型治療等數字診療裝備的技術競爭力薄弱,高端數字診療裝備主要依賴進口。“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旨在搶抓健康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契機,以早期診斷、精確診斷、微創治療、精準治療為方向,以多模態分子成像、大型放療設備等10個重大戰略性產品為重點,系統加強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突破一批引領性前沿技術,協同推進檢測技術提升、標準體系建設、應用解決方案、示范應用評價研究等工作,加快推進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整合,促進我國數字診療裝備整體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新裝備將實現“精、準、狠”放療
放療專家夏廷毅教授坦言,近80%的癌癥治療過程需要放療的參與,約40%的腫瘤可以通過放療得到有效治療。但是,作為腫瘤治療最重要的基礎裝備,我國高端數字診療裝備多依賴于進口,其維護保障的核心部件、高值備件和維保費用被廠家壟斷,成本高昂。
作為國內最大的放療設備研制生產基地,也是國內放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多年研制放療設備所積累的經驗,聯合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四川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廣州韻脈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山東省腫瘤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聯合申報并承擔了“數字診療裝備”重點專項中“多模式引導的一體化光子放射治療裝備”研發項目。
據了解,“多模式引導的一體化光子放射治療裝備”研發項目組將針對國際放療裝備的發展趨勢,研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容積影像多模式引導的高強度加速器精準放療系統”。研發完成后,該系統將成為世界最先進的腫瘤放射治療設備之一,在我國腫瘤治療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與此同時,項目組將研制全數字化雙光子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容積調強放療系統,實現依據腫瘤特點多角度、多速率、多能量連續照射,以及新型高強度無均整器(FFF)模式,從而大大提高臨床工作效率,使放射劑量更“狠”。該系統千伏級機載定量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BCT)影像射束與治療射束在同一層面,不需要進行坐標系轉換,具有效率高、低劑量脈沖成像的特點。其通過定量CBCT等技術,圖像可直接用于分次間自適應調強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PS),可減少CT掃描次數,降低患者受照劑量,使照射精度更“準”。TPS支持基于CBCT圖像自適應計劃,支持CT、磁共振(MRI)、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PET)多模態圖像融合,支持生物劑量評價。這將使治療效果更“精”。而其具備的電子射野影像裝置(EPID)反演劑量驗證系統,可反演出腫瘤及周圍組織所受放射劑量,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正常組織。另外,該系統的放療網絡系統可構建患者管理、影像管理一體化系統,支持多中心協同互聯。并且,高劑量率高穩定性加速管、高分辨率動態多葉光柵(MLC)、自適應調強TPS、支持多中心互聯的放療網絡系統等核心部件均將實現國產化,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放療從“跑龍套”到“唱主角”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約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腫瘤死亡病例。然而,我國腫瘤患者的整體治療水平遠遠不及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
據臨床專家介紹,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放療技術及其裝備以現代高科技為支撐,從早期在腫瘤治療中“跑龍套”的初級放療時代、做“配角”的常規放療時代,異軍突起逐漸發展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角”,起到抗癌戰場中的“主力軍”作用。并且,精準放療技術還可避免手術及麻醉風險。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身體虛弱,無法耐受手術,可通過放療來達到緩解癥狀、提高療效的目的。正因如此,研發國產化高端放療裝備,能夠在降低治療成本的基礎上,使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從技術層面來說,放療本身已經達到與外科技術相媲美的水平,國內很多大型醫院的放療技術水平已與國際接軌。但是,我國不同地區放療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并且不是所有醫院的放療設備都能物盡其用。在推廣國產放療設備的同時,還要加大對放療專業人員的培養,提高治療技術水平。”專家介紹。(記者 馬艷紅 通訊員 車憲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