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法保證善治——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助推食品安全監管鏗鏘前行

2015年10月1日,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至今,這部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的食品安全法典,已實施近一年時間。這期間,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宣傳貫徹工作是如何開展的?有哪些配套規章制度出臺?各級監管部門對相關規定執行得怎樣?
宣貫工作持續開展
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宣傳普法是法律實施的基礎。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頒布后,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就要求各地認真開展宣傳貫徹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實施最嚴格的監管。為解決部分地區制作經費不足、缺少宣傳素材等問題,國務院食安辦專門組織設計制作了修訂解讀、宣傳海報等材料,提供給各地監管部門,推動該法宣貫工作深入持續開展。
一年來,各地宣傳貫徹該法的勢頭不僅沒有減弱,而且宣傳方式不斷創新,宣傳力度不斷加大!靶滦抻啞妒称钒踩ā,堪稱史上最嚴法!畤馈诤翁幰獣,聽我一一來表達……”湖南省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在執法間隙通過“快板”或“對口詞”等形式的即興表演宣傳該法,更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甘肅省酒泉市食品稽查局利用“制作展板、發放彩頁”等手段開展法律宣傳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的宣傳效應,將新法的主要內容、修訂亮點編發成美觀、通俗、幽默、詼諧的圖文內容,增強了實用性和趣味性;四川省樂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則通過繪制漫畫的方式,用生動的人物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形象、生動,宣傳效果更顯著;廣東省茂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利用該市獨有的“一村(居)一律師”工作平臺,發揮駐村律師作用,在全市1901個村(居)中舉辦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專題講座400多場,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引導和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主動學習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南充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全市337家食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管理人員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要求企業切實規范食品原料采購、驗證、生產加工的過程管理和出廠檢驗等行為,增強企業食品安全主體意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在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知識競賽活動,以賽促學,使該法在食品行業的宣傳普及落到實處。
監管人員不僅是執法和普法主體,也應是學法主體。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共組織開設10期40學時的專題培訓班,邀請專家對執法人員開展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培訓;山東省沂南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將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列入年度學習計劃,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專門授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執法人員能夠準確理解、熟練掌握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內容,強化執法人員對新法的學習運用。
配套規章密集出臺
徒法不足以自行。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頒布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抓緊出臺與該法配套的規章制度,如《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該法正式實施后,配套的規章文件也密集出臺,先后有《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等頒布實施。另外,《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稿在多次調研、反復論證修改的基礎上,目前已上報國務院。
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為積極推動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地方立法步伐,2015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廣州市召開全國食品“三小”地方立法座談會,要求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積極推進食品“三小”地方立法進程,目前已有內蒙古、陜西、廣東、河北、江蘇、湖北6個省區出臺了食品“三小”地方性法規;河南、山東、安徽等十幾個省份的食品“三小”地方性法規草案正在征求意見階段。
為暢通食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與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出臺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解決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中存在的案件移送標準不明確、涉案物品檢驗認定難、案件查辦協調配合不到位等主要問題,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與打擊食品安全犯罪的無縫對接。
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明確,衛生行政部門會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制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切實做好標準制定與執行的有效銜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配合衛生計生委、農業部開展食品安全標準各項工作。據衛生計生委官網顯示,截至今年9月,共頒布實施926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農業部也于近日通報表示,我國已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5450項。
嚴法重在落實到位
福建省仙游縣楓亭鎮一家食雜店負責人陳某怎么也沒想到,因銷售貨值金額84元的過期食品,竟收到監管部門5萬元的罰單。同樣,令甘肅省靜寧縣一家超市負責人張某想不到的是,自己將過期飲料涂改生產日期后重新銷售,竟受到監管部門高達102萬元的行政處罰……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嚴罰”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
“沒想到現在對銷售過期食品的處罰會這么嚴,這次教訓太深刻了!”今年5月26日,福建省柘榮縣食品經營者袁先生從食品藥品監管人員手中接過5萬元罰單時,深有感觸地說。像這類常見的經營過期食品違法行為,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前最低罰款是2000元,而該法實施后最低罰款是5萬元,罰款金額提高了25倍。因此,在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初期,嚴厲的法律規定讓一些行政相對人一時難以承受,也使得一些監管部門在執法辦案中遇到了阻力。
為此,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創新監管方式方法,確保該法執行到位。如河北省香河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有新裝修或待開業的食品店、餐飲店就會提前介入,加強許可證辦理和生產經營場所建設等相關事宜的指導,有效防止食品經營者因設施、場所不符合相關標準而不能通過許可審查,避免了無證開業遭受巨額罰款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對一些食品違法案件中拒不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的“老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積極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今年7月,因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后當事人長時間未履行,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依法對遼寧索泰祺商貿有限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加工分裝預包裝食品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今年4月5日,湖北省宜都市一家食品廠負責人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被罰款2萬元,因其既未復議訴訟,也未履行處罰決定,宜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向當地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法院依法作出準予強制執行的行政裁定,后因該負責人拒不執行人民法院行政裁定,被法院對其依法實施司法拘留10天。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备骷壉O管部門重拳出擊嚴懲食品違法行為的舉措,不僅推動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落地生根,維護了新法的威嚴,也有效震懾了不法分子,確保了公眾飲食安全。(本報記者 王東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