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曦:落實監督抽檢 加強風險預警交流

圖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杜曉曦談監督抽檢和交流預警。(中國醫藥報記者 鄧喬 攝)
9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杜曉曦出席“傳播法治理念 倡行共治共享——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宣貫一周年高峰論壇”并發言。
杜曉曦表示,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國家總局以“四個最嚴”的要求為指導,鎖定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遵循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全面覆蓋、常規與專項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制定抽檢檢測計劃。品種上,覆蓋33個食品大類,129個食品品種,200個食品細類,同時提高對油、肉、乳、飲料、嬰幼兒奶粉等高風險加工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禽畜肉等鮮活農產品的檢驗頻次;項目上,基本覆蓋現有標準中規定的安全性指標,同時加強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濫用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屬、污染物質等安全性指標的檢驗;企業方面,加大了對規模以上大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檢力度;區域方面,以流通環節為主,涵蓋生產、流通、餐飲、進口、網購等不同業態,同時加強對食品生產聚集區、集中交易區、集體餐飲場所以及中小學校園及周邊等重點區域的關注度。2016年1~8月,全國共公布各類抽檢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61.8萬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是97.5%,發現主要問題有“雙超”、微生物污染、品質不達標、農獸藥殘留、金屬元素污染等。
杜曉曦介紹,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在風險預警交流方面主要加強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工作基礎建設,制訂風險交流預警相關制度;組建總局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專家組和風險預警專家庫;建立行政部門和技術機構之間的聯絡員機制,創建了QQ群、微信群等實時電子溝通平臺;推動地方各級建立專門機構或設立專門人員;編寫《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理論探索》、《風險交流案例匯編》等相關資料。
二是創新交流載體和渠道,編制《食品安全風險解析》50余期;組織制作《食品安全五要點》(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制作)等10余部動漫短視頻并廣泛傳播;與相關媒體合作建立風險預警交流專欄;加強突發事件的風險交流,如紅肉致癌、 植物油致癌等;探索開展大型食品企業風險交流;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認知調查等。
三是強化風險預警,建立定期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機制;先后發布了春節期間、夏季高溫天氣、預防食用菜豆中毒的風險警示和食用“辣條”等的消費提示60余篇,注重采用視頻、漫畫等多種形式;探索向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組織通報風險警示信息;組織15家國家級行業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收集工作。
“傳播法治理念 倡行共治共享——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宣貫一周年高峰論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籌)主辦,中國醫藥報社、中國食品藥品網承辦。(中國醫藥報記者 王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